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3章 秋猎之期 (第1/1页)
从我记事起爷爷便不愿其烦的跟我讲祖籍江苏南京的事,说在南京城夫子庙附近还有一座老宅,每次都说很快就可回迁故里,但时至今日也未能如愿。 爷爷适逢那段“人言可畏,文化极度匮乏。”的历史浩劫十年时期,被戴了“高帽”,关进牛棚猪圈里忏悔改造,折了一条腿,导火索正是六本祖传经卷。之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不得已才举家迁到了偏远的西南边疆,那时我才六岁。 我所生活的地方在云南边境沿线,丛山峻林中有个坝区平原,四面青山绿水环绕,是个冬暖夏凉,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中间有一条江穿过,当地人管这条江叫龙水江,聚居此地的多是少数民族。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那年月城里吃饭要粮票rou票,穿衣要布票,还不如山里实在。与城里不同,山里除了布票粮票要公社统一按劳分配外,吃食不必担忧。这一带野味众多,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应有尽有,所以倒不至于亏了肚皮。 这里一到秋季,公社即会发布为期五天的捕猎期,期间所打猎物不管多少,只要不是珍禽异兽,均不入集体账簿,谁打到算谁的,因此一到这个季节,家家户户便都忙着准备打猎工具,显得格外热闹,我也乐在其中。 捕猎令发布的头一天,我一早便背上两杆“铜炮枪”爬到楼顶,边吃早饭边准备伺候天上飞过的雁群。 秋天北方的野雁成群结队迁徙南回,此地是必经之路,早间经过的数量尤其多,到了中午雁群便都藏身密林,难以猎捕了。这里的居民深谙此道,能准确判断野雁到来的时间,当地叫“秋猎雁”,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胜似过节。 我正有一嘴没一嘴的吃着早饭,眼瞅着雁群将至,只见一个蘑菇头从竹梯口伸出来,冲我咧嘴一笑,不正是葫芦吗。我跟他说你果然是居心不良,想趁机图谋抢占我根据地的。 葫芦将两杆铜炮枪放下,走到我跟前半官腔半方言地说:“这地形地势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小趟(等会儿)雁群经过,你我联手分兵合围,定能将其一举歼灭,到时俺们平分——哦,不对不对,你六我四,咋个样?” 正说着,嘭嘭声击破长空,有人打响了猎雁的第一枪。葫芦见状疾呼:“默默快点嘛,楞着整哪样,野雁群快过克了,你瞧瞧那肥的,一只够下一桌酒哇。” 我原本想呛葫芦“你丫造反了不成,敢格我下命令”,但几拨雁群当空,迟了便都飞出铜炮枪射击范围,只好暂且作罢,当即扒两嘴饭,放下碗筷,迅速抡起“铜炮枪”往天上招呼,四下里一片枪声。 这几拨雁群过去,我俩也未打下一只,惹得葫芦不停的埋怨:“有冲锋枪一梭子弹打出克,一串雁子早他妈排着队下来了。” 我们手里使的铜炮枪都是土制的,用厚实的钢管焊接而成,一头装上活动扳机、打火栓、枪托即成。打一枪要重新往枪口装填火药和铁砂弹,然后再用圆铁条把填装到枪管里的火药和铁砂弹捣实。扣机上放一枚用火药填充的铜帽,扳机扣动,弹压到铜帽上才能打火开枪。这一折腾几分钟就过去,特别耗时间,用来打仗肯定不行,子弹太散,准确度过低,而且射击范围仅在三十米以内,远距离的话,根本就没有多少杀伤力。 雁群从头顶飞过,兵贵神速我却手忙脚乱装填弹药,失了先机,便有些气急败坏:“葫芦,你装子弹,我打。” 葫芦不乐意,不过对我下达的命令还是坚决服从,只自言自语“我这身好手段该打前锋的嘛”,说着捡起空枪装填弹药。 我对葫芦刚才所言尚有计较,朝天上开了一枪对他说:“哪来这菲多废话。牛会飞就是你们这些人给吹的。快装弹药,多打几只,晚上好喝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