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四章 新的变局 (第1/1页)
得到了宋国以及赵国支持的燕国公子姬职,有了丰富的战略物资,很快就在陶丘商人的帮助下,训练出了一支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规模不大,不过区区数千人。然而凭着姬职燕国公子的身份,他很快就在燕国抵抗齐国的力量中站稳了脚跟。而且随着燕国抗齐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的燕国抵抗力量都投入到了姬职的旗下! 当燕国的战争仍然在持续的时候,天下各国的局势,又开始发生了变化。 函谷关之战后,秦国半个关中为义渠率领的西戎大军侵略。这让秦国上下,都认清楚了一个事实:西戎不灭,秦国不安!若是秦国不能彻底的解决西戎问题,被说东出与他国争雄了,就是自身想要稳定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在有了这种认识以后,秦人发了狠,在数年间连续对西戎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以秦国那完全为战争而建立的政治制度,外加那连中原列国都极为忌惮的强大军力,义渠等西戎部族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秦国很快就收回了被西戎重新占回来的城邑,而且在秦国精兵良将的努力之下,秦国甚至一度打到草原深处,伐取西戎二十五城! 如此一来,西戎的力量大损,诸部落不得不再度向称臣。这一次,秦国再没有像之前那样放任西戎不管了。秦国根据西戎的土地,乃至居于这片土地上部族强弱的不同,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管理。 对于实力较为弱小,且不敢抗拒秦国的诸多中小部族,秦国将其并在一起,合为一县,派遣县令这样的流官来统治。而对于如义渠、乌氏等实力较强的部族,秦国也同样将其设置为独立的县,其部族首领则必须向秦国称臣,并且以秦国县令的身份来统治部族。 当然,考虑到秦国自身还没有实力将西戎彻底的打散,并让其受到秦国中央的直接统治。秦国对于那些大部族首领兼任的县令,原则上同意了这些部族首领的官位可以继承。 如此,这些大部族首领接任县令,就相当于是一种可以世袭的土官了。秦国这种灵活而又务实的治国方略,让其迅速的稳定了西陲,也让秦国得以将力量从西部边境抽出来,来应对东方诸国! 毕竟齐国一月灭燕,实在是给予秦国太大的震撼了! 秦国从西部抽出手脚以后,立即就投入了大军,继续其东出的战略!其目标,依然瞄准了魏韩! 公元前314年8月,齐国灭燕不到两个月后,秦王以韩、魏背弃秦国为名,派出大军,进攻魏国和韩国。韩魏自知不敌,只得疯狂向周边国家求救! 有了齐灭燕的傲人功绩,如今整个齐国上下都是信心大振!得益于这种信心,以及齐国对秦国崛起的恐惧,齐国很快就与楚国一起,共同商议应对秦国的策略! 楚国有屈原这样的热血分子,外加有着昭阳这样理智务实的令尹辅国,对秦国的野心都是极为警惕!而齐楚之间的联盟,能够迅速的达成,也是由于之前函谷关大战秦国那威震天下的战力所致! 齐、秦、楚这三个分散于天下东、西、南三个方位的大国,从其所属的位置以及其具体的实力,让三国形成了一种大三角的战略态势。这三个大国,就犹如三角形的三条边一样,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奈何另外两个国家,所以大家只能保持着既合作,同时又互相戒备的态势! 如今因为秦国实力太过强大,所以齐、楚两个大国,为了对抗强秦,就只能“抱团取暖”了!当然,齐楚两国这种抱团取暖所形成的盟友,其联盟的根基是随着三国之间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并不是具有深厚底蕴的联盟关系! 然而纵然如此,在齐、楚两个大国同时开始声援韩、魏,并派出大军前往这两国抵抗秦军的入侵时,秦国的东出之策,一下子就压力深重了! 在齐国的号召下,齐、楚、韩、魏诸国开始共同起来,反对秦国的讨伐!齐、楚两国甚至亲自派出大军,前往韩魏帮助两国守御城邑! 而在伐燕之战中见识过了宋国实力的齐国,也自然不会落下这么一个强力的小弟!戴言夹在齐、楚两个国家之间,自然也是不敢拒绝两大国的要求,于是也同样派出了大军参与伐秦之战! 这一次的战争,算是戴言执掌宋国以来,第一次与秦国敌对!出于对秦国的警惕,他命令乐毅率领三万精兵,跟随齐国大军,参与此次与秦国的战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