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当二爷_第270章 空城计弄巧成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0章 空城计弄巧成拙 (第1/1页)

    重生三国当二爷正文卷第270章空城计弄巧成拙经过孔融这么一分析啊,刘备也不急着攻打关中了。顶点等到饮宴结束之后,他就派关羽、许褚各领五千精兵把成皋、荥阳这两县也给取了。教二人之后合兵一处,从孟津渡黄河夺取河内。做好了这些安排,刘备又派出了不少的探子先到关中去打探消息。

    翌日,关羽、许褚各提一哨兵马出发,关羽领兵夺取荥阳,而许褚奔着成皋去了。

    说到荥阳,在战国的时候,魏国为了战争需要开凿的鸿沟。那就是从荥阳引黄河水,向东流经中牟、开封,折而南下注入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水。连通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河流。构成了一个发达的水运体系。又因为鸿沟有圃田泽调节,所以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对发展航运十分有利。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对于荥阳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水陆交通方便,荥阳的重要性也是日渐凸显。让这里逐渐的发展成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要说到这荥阳与鸿沟在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莫过于在这里进行的那场决定楚汉之争成败的荥阳、成皋之战。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再一次击败了刘邦。这一回刘邦几乎是军覆没啊,他逃到荥阳左近的时候,就在此地收集残部,和楚霸王项羽以荥阳、成皋为主战场,展开了一场决定楚汉兴亡的持久拉锯战。

    楚、汉两方在此争持了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刘邦依靠对后方河洛之地、关中平原的经营,依靠源源不断的物资支援。以少量的兵马对抗项羽的大军,一点点的搬回了原本的劣势。最后刘邦大胆的利用荥阳为饵,在成皋又筑起了一道防线。然后把楚军的主力牵制在荥阳,趁机夺取了项羽治下的大片土地。

    最终项羽因为粮草不足、以及后方大乱等等问题,被刘邦给拖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于是项羽就以刘邦的家人为质,胁迫刘邦接受议和。最终双方达成了鸿沟之约:以鸿沟为界,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刘邦、项羽二人平分天下。而围棋中的“楚河汉界”也就是这么来的。

    等鸿沟之约达成之后,同年九月项羽就撤回了彭城,准备安安心心的做他的西楚霸王。而刘邦呢却借着这个时机趁势追击项羽,同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就在垓下决战。这一次,屡败屡战的刘邦终于赢了,也给楚汉之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因为地缘形势的变换,还有河洛之地、关中平原的空虚,所以曹cao也不值当在荥阳驻守大军了。只不过因为雒阳城已经被董卓的那一把火,给烧城一片废墟了,所以曹cao临时把河南尹的治所临时设在这里了。

    那河南太守杨丑原本是张扬的部将,等张扬被伐灭之后他领着张扬的部众降曹,他也因为这个功绩做了一郡之长。

    而荥阳令王植和那被乱军所杀的雒阳令韩福是亲家。如今刘备都亲领大军到雒阳了,王植心里边也很明白,自己那个亲戚肯定是凶多吉少了。但他此刻也没多少心思关心韩福的死活了,刘备大军近在眼前,他很有可能派关羽杀出虎牢关夺取荥阳啊!

    那杨丑此时也是心里慌得很啊,你说这刘备到了雒阳之后就按兵不动了。他到底是想要往哪打呢?那告急文书都发出去了,如今却没见到曹丞相派一兵一卒过来,自己这到底该怎么办啊?这杨丑心里边一慌啊,就和王植聚在一块儿商议开了。

    等仆役摆上了酒菜出去之后,这两人就对着头在那里边吃边聊。这一桌上好的酒席,两人现在却都吃不出个滋味来。

    “你说这刘备亲自领大军到了雒阳,这东西北三面他会发兵往哪打呢?”

    王植一听,这不是废话吗?往西到关中那里,你骑着马跑出去好几里地去都找不出个人影来,打那有什么用啊?他不顾优势的跑这个犄角旮旯来渡河北上,然后跑大老远去找曹丞相决战?刘备这肯定是要往东打,准备兵分数路从东西南三面攻打兖州啊!

    当然,这话他也就自个在心里想想,可不敢跟杨丑明说,人家可是自己的上司啊!他低头搁筷子的时候眼珠子咕噜一转,就向杨丑一摊手:“在下愚钝实在是猜不出啊。还请使君恕罪!”

    杨丑呢,听了之后也没大注意他在偷jianian耍滑。他现在的心思都搁在琢磨刘备那里去了。于是杨丑也忘了和王植劝酒,心不在焉的端起耳杯自己喝了一口。喝完了还吧嗒吧嗒嘴,觉得今天这酒喝到嗓子眼里都苦啊!感觉就跟喝药是的。

    王植看他六神无主的,自己心里也和揣了个小兔子是的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心说这刘备到底打不打也不给个痛快话,天天让自己心惊胆战的,这净折磨人嘛不是!

    “你说…”杨丑轻飘飘的两个字,立时就让卞喜回过神来,“这刘玄德为什么一直不出兵呢?”

    王植一听他这么说心里边就窝火啊,我这亲家也没了,现在整天和你呆这儿整天提心吊胆的,两人打又打不过、跑又不敢跑的。你这一惊一乍的还在这成心吓唬我是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