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四章 混战(144) (第1/1页)
当洛特的信息和特勒的信息,先后出现在辛格洛夫斯基的指挥桌上时。其实整个战局就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其实辛格罗夫斯基虽然看起来一直掌握着战场上所有的信息,但是实际上辛格罗夫斯基对于栗子山尤其是A11哨所附近发生的情况是一无所知呢。现在看起来虽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对于辛格罗夫斯基在指挥583纵队他的后续作战过程当中是非常致命的。 而且整场作战过程当中,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罗定国也即将来到战场。 现在还没有天亮,但是也已经到了黎明之前。暴风雪虽然没有完全停止,但是已经变小了,对于明天战场上的能见度而言,应该相对而言会好一点,不过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其实,不管是肖晓阳还是刘文博,他们都没意识到其实只有当他们的两个团部都暴露了,才是真假唐三藏作战计划成功的关键所在。 包括很多人其实一刚开始并没有想清楚在战场上实际上对于指挥官而言,最重要的只有两件事情信息收集和信息判断,至于说具体实际制定,很多时候都是参某制定的。 真假唐僧战的作战计划其实想要迷惑对手,关键在于向对手提供饱和的战场信息量。 没有任何一个指挥官真的是一个白痴,也不是想骗就能够骗得了的,更多的时候战场上实际上不是欺骗对手,而是迷惑对手,所谓的欺骗和迷惑是有本质性区别的。所谓的欺骗,根本上而言就是你的战术意图从头到尾都是假的,整个战场部署从头到尾都是假的,所反映上来的整个战场信息从头到尾也都是假的,实际上这在战场上是行不通的,甚至可以明确的说,古往今来所有的经典战役。实际上都是一个谜局套着一个迷局。关于战场上的迷局,其实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战场信息和战场反馈都是真实的,所有的战场部署也都是真实的。甚至所有的战术意图也都是真实。但是最真实的战术意图往往都藏在了这些看起来杂乱无章的战术意图之中。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实际上在战场上双方作战的前期过程当中是先亮兵器,把十八般武器都亮上了,但是这十八般武器当中到底哪一把才是真正的杀器没有人知道。而假如说在双方都在作战部署的前期,对手却发现你的这些十八般武器都是假的,部署都是假的,那么很明显对手是不会上当的,所以对于在战场上而言,首先就你能够把真正的杀器隐藏在所有的军事部署之下。直到最后最关键的时刻,才将自己的真正的杀气亮出来。 所以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战场上所有的骗局实际上根本上而言是迷局。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而言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 双方指挥官对于整个战场所关心的重点,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对于肖晓阳而言,他现在关心的重点实际上只有两个,第一个自然是警卫连,第二个,就是已经越过边境线的二班。 二班班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对于整个774团而言,他都算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他是能够在敌人的侧后展开一系列的行动影响整个战局的,但是怎么用好二班或者说二班对于整个战局怎么样起到一个调动和催化剂的作用,肖晓阳其实还没有想明白或者说没有一个明确的部署。 作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官肖晓阳也很清楚,战场上终究而言是讲究实力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任何的战略战术都是显得有些徒劳的。所以用一小支部队去撬动整个战场的局面是可以实现的,用一小支部队去作为整个战场的催化剂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想要利用一小时部队就去扭转整个战局的局面,去决定一支战斗的胜负,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就算能够做到,风险也是太大了,相当于你把几千人的军事部署的行动,的安全与胜负,压在几个人的身上,这几个人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几千人的部署和安全就会出现问题,这对于任何一个指挥官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冒险。任何一个指挥官都不会把一次行动完全依托于一个点。因为从军事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点都不足以托起一整场军事行动。所以在等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在整个军事部署行动过程当中,在战斗的过程当中,实际上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点之间的互相联系对整个战场进行一个神经元网络式的部署。 所以其实在肖晓阳接到二班的汇报以后,在他给出一些新的指令以后,他其实还是在思考怎么样能够用好二班这支奇兵。虽然在一开始肖晓阳对于二班的命令是:越过边境线,向北迂回,进入到栗子山北侧,从后侧堵住583纵队后撤的道路。其实对于这道命令,肖晓阳很清楚,这一系列的战术行动就算非常成功,就算最终二班在栗子山北侧堵住了583纵队北撤的道路,但是凭借二班手上的兵力,想要挡住把583纵队后撤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延缓一下,实际上二班能否挺进的栗子山,对于整个战斗主体过程的影响是有限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实际上,肖晓阳后面和二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就是要改变自己原来的战术行动和战术计划,将突进栗子山的战术目的改成敲边鼓的战争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