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论道比剑 (第1/1页)
时间眨眼过了五天,杨云逍体内的阴寒内劲已经清除了十之八九,再有一两次疗伤,就能完全祛除。 此刻午时刚过,杨云清的小院有些格外热闹,嫡系几个兄弟,包括居住在杨府中的一些亲仆系小辈都汇聚于此,原因是杨家的两大剑道天才将进行一次比剑! 这个想法是杨云清提出来的。原因是这几日来,两兄弟一起谈论剑法、武学,带杨云逍行动无碍之后,又进行了简单切磋,但二人在剑法一道上有许多分歧,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杨云清认为,剑道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境界: 第一重境界为“人剑合一”,即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在此阶段可以分为很多小的境界,大致是在追求剑、气、意、身,四者合而为一,做到剑由心发,随心而至。 第二重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若有人能达到这种,必然内力深厚,明白至高至深的武学奥妙,就可以气为剑,以草木为剑,以拳脚为剑。 第三重境界是“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此时不再执着于任何兵器和武学,直指武道本源。 杨云清如此划分,确实有受到电影《英雄》的影响,但也是结合了对诸多武侠小说的感悟,他对前两重境界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最后一重境界,却异常的模糊。和平?秦始皇的天下可是用百万军队打下来的,是用战争来实现的,而且天下分分合合,又岂是那么容易说清的? 但他依旧这样划分,却是由于一种推测:万法归宗。“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无生有,道生一,无极生太极。减去一些限制,它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更贴近“道”的本源。所以杨云清认为,此时心中再执着于“剑”便是落了下乘,“剑道”已不再是用剑之道,而是整个武道! 当杨云逍听到这些时,不禁皱眉,沉思许久,说道:“你这等划分,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我对剑道的划分与你不同,却也属于你所说前两重境界之中,有所分属,亦有并行,暂且不说。只是这第三重境界……你见过吗?或者听闻过吗?” 杨云清思考之后摇头,他这两年虽看过不少武学心得,但都是比较低层次,第三重境界不过是自己以前的阅读加猜测,可以说没有任何依据。 “你都没有任何根据,何以认为它是正确的?你所说的‘剑道’与世人口中皆有不同,认为它包涵一切剑法的精髓和奥妙,这太虚无飘渺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在我看来,剑就是剑!无论以任何东西作剑,便都是剑,使出来的便是剑法。普通人常将‘剑法’和‘剑道’混淆,而在宗门之人的眼中,‘学剑之道”才是‘剑道’,具体使出来的便是剑法。”杨云逍说道。 “那‘武道’呢?总不会是习武、练武之道吧?那些武帝总不该是虚假的吧?所以必然有‘武道’,也必然有‘剑道’!”杨云清大声反驳。 “习武证道”是他此生所求,自然不相信,或者不愿相信那是虚无的。 杨云逍见他情绪异常,便猜到了几分,本不忍心让他再受打击,但又觉得此时还是告诉他实情为好。“武道,便是习武、练武之道,武帝也只是比其他人更厉害,做到人所不能而已!就像人长大了要离家,他们实力足够,暂离这方天地而已。” 他瞧见弟弟面露绝望和木然之色,随即问:“我们讨论剑道和武道,其根源却是在那‘道’字上,你且说说,那‘道’在你心中究竟是何物?” 杨云清一听就反应过来,一切的确如二哥所说,思考片刻,说道:“‘道’包含着天地四时之变、万物生灭、人间变故的规律,它主导着一切,是所有事物的本源,或者说尽头。” “怎么可能会有这种东西?!”杨云逍只觉得荒谬无比,立时反驳,看见杨云清面带虔诚和向往的神色,出言相劝。“小弟,你口中所谓的‘道’是不存在的。习武也好,练剑也罢,就像是在一路登山,这条路也许有尽头,也许没有,我们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到达这条路的某一处,又何必去想它的尽头呢?我们只需看清前面几步不致走错,同时也走好脚下那一步即可。” “道”真的不存在吗?不!一定存在!杨云清坚信自己的看法,但也觉得二哥所说没错,自己是想得太远、想得太多了。武帝也许尚未走到尽头,更何况是我呢?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届时证明它的存在,远比现在瞎想、空说要有用得多。 “二哥所言甚是,却不知二哥如何划分学剑之道呢?”杨云清转移了话题。 杨云逍知道他心中依旧还执着于虚无的“道”,无奈暗叹一声,回答:“我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大的境界,剑招、剑势和剑意。三者有重合,也有独立之处。之前你所说第一重境界就是‘剑、气、意、身’四者合一,着实吓我一跳。但听你说起第二重境界之后,发现却并非与我所想一致。” “先前你回答了我信中那三个问题,我便知你已然要超出剑招的层次。剑招境界者,能够精熟所学剑招,明白其中意理,知道其剑势取向,然后临敌时能够灵活运用,更深一层,则不再拘泥于所学剑法中死的招式,手中最简单的剑法也能运用得恰到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