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章 三问 (第1/1页)
“在小人说之前,我想先问秦公一个问题,如今谈天下局势于我何用?”李初一道。 “这……”李世民没想到李初一想了半天会问这个问题,一时竟然语塞,不过微微沉吟一会,李世民道:“怎么会没有用呢,谈论天下局势,提前预测走势,如此做任何事都可以快人一步” “秦公说的不错,可是就算知道大势,对于我们又有什么用呢?以如今唐国根基未稳,就算知道天下走势我们也力有不逮啊,我曾听闻一句话,叫打铁仍需自身硬,既然力有不逮,不若趁此良机积聚力量。 如今我唐国占据河东(山西)、关中、巴蜀等地,东有潼关之雄城,北有黄河之天险,南有秦岭阻隔,不管中原局势如何变换,也都不能影响我们,我等坐拥关中积蓄实力,待局势有变再东出潼关也未为晚矣,所以小人说,现在谈论天下局势又有什么用呢。”李初一道。 李世民听明白了,李初一话里的两层意思,一是如今大唐实力未逮,就是有心逐鹿中原,也没有能力,若是冒然前往,反而可能还会把自己拖去入中原那个漩涡中去。 所以不如埋下头来先积蓄力量,隔岸观火坐收渔利,第二层意思就是,现在大唐处于一个很好的地理位置,不趁此好机会发展实属可惜。 对于李初一的话,李世民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道:“初一还有什么高见,不防接着说” “小人还有两问,这其二是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什么?这个我想这个秦公应该比我更清楚,不如这样,我和秦公同时将答案告知长孙典签,最后请长孙典签揭晓答案,看看我们猜的是否一致如何。”李初一道。 “如此甚好”李世民爽朗的笑道。 “哈哈,今日盛事,无忌不胜荣幸”长孙无忌道。 等到李世民把答案悄声告诉长孙无忌后,李初一也同样把他的答案告诉长孙无忌,李初一说完后,两人都将目光转向长孙无忌,等着他揭晓答案。 长孙无忌悄悄正坐,道:“两位说的都一样,都是说眼前最应该做的是西征薛举” 长孙无忌话音刚落,李世民眼睛里带着三分惊异,七分欣喜的看着李初一,李初一表面上看着风情云淡,实际上心中紧张的要死,他不想失去这个表现的机会。 还好他猜对了,实际上这真的是李初一猜的,因为后世看电视剧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提薛举这个人,都是什么王世充、李密、窦建德之类的,而对比现在他得到消息,薛举已经是关中以西最大的军阀,所以李初一猜测,他应该是最先被灭掉了。 “不知初一是如何看的?”李世民道。 这算是考究了吧,李初一顿了一下,整理了下思路,道:“小人会如此猜测的原因也很简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小人刚才说了,我大唐如今占据的地方,北、南、东都无忧,而唯一能受到威胁的只有西面,只有铲除薛举,我大唐后方才可以无忧。 除了这个我们必须先击溃薛举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河西陇右有着广阔的牧场,天下战马十分之八九都出自这里,谁占据了这些地方,就意味着谁能短时间内武装出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李初一道。 听到李初一的话,李世民浑身一震,眼神一凛,瞳孔急剧收缩,说实话,这点是他事先没有想到的。 李世民此刻心里莫名的激动,作为带兵打仗的人,岂不知道,一支强大的骑兵意味着什么,而且有了那些牧场,也就意味着唐国有了源源不断的马匹供应,这怎么能让他不激动。 李世民看向李初一的目光发生了变化,他这会都已经迫不及待想听听李初一接下来的问题了。 也没让李世民等多久,李初一开口道:“最后一问,我问秦公平定薛举后我们又该如何?” “当然是东出潼关,进攻洛阳,占据中原”李世民想都没想开口道,就连一旁的长孙无忌也是一幅应当如此的表情。 只是在二人诧异的目光中,李初一缓缓的摇了摇头:“小人可没有秦王那么客观,小人以为平定薛举后,应该是要防止突厥南下,至于原因嘛,我刚才已经说过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只不过不同的是,我们变得强大,对于突厥来说就是睡在他们身边的老虎啊,他们又岂会善罢甘休” “李队正这话会不会有些夸大了,我们唐国跟突厥关系一直不错,而且突厥历次进攻中原都是为了财富,现在每年我们都会派人送去大量金银,有了这些财富,他们应该不会如此吧”长孙无忌道。 其实这不怪长孙无忌想不到这层,毕竟现在突厥和唐国的关系处于蜜月期,就是李渊起兵的时候,突厥派亲自派兵马相助,所以就是李渊自己这会也不会想到这层。 “我这话不是凭空臆测,长孙典签若是不信,不妨往前想想,历来我们中原王朝兴盛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我们打压下,变的四分五裂,他们向我们称臣。 相反,我们中原王朝四分五裂的时候,北方游牧民族立马变的强大,干涉中原的局势,所以我想突厥人不会不知道,一个四分五裂的中原对于他们是有利的。”李初一淡淡道。 李初一的话让长孙无忌无从反驳,仔细想想确实如此,从秦汉魏晋一直到现在,一方衰落另一方立马强盛,好像怎么都绕不开这个规律。 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闷,李世民二人在想着李初一的假设,若真发生突厥南下的状况,他们又该如何做。 但是想了半天,他也没想出来,毕竟现在的突厥对于大隋任何一股势力来说都是庞然大物,不能招惹的存在,不过李世民还是不甘心道:“初一既然想到这层,可有对应之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