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24章 悠悠岁月(41)三合一 (第2/2页)
年的给列出来了。 最末尾写着:没事别来烦我!有事能自己克服的也尽量别来烦我!如果一定要来,我也不一定在,就是在,你也不一定能找到我。来我办公室的话,就是一句客气话,千万别当真! 林雨桐蹭一下把册子给合上了。敢问这个年代,从哪里来的这么一朵大奇葩。 那两位同学嘿嘿笑着就过来了,“林同学,别生气!咱们导师是这样的。” “要不是这脾气,我们也不敢来读他的研究生。”工作挺忙的,真未必能腾出时间来陪着导师耗。 这两位一个叫周扬,一个叫李怀,年龄瞧着比林雨桐还大几岁。他们是重开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在学校任教了几年,如今还是想再提升提升。学校这工作环境,也适合治学。 林雨桐跟着两人,办理了学生证,食堂的饭票,图书证等等的手续之后,两人也跟林雨桐挥手道别,“我们下午还得给学生上课,你随意转吧。” 转啥啊转! 把这些办下来,差不多就转完了。 然后没宿舍,在学校就属于没地方去的。 干脆直接去了图书馆,人家最多能借五本书,那林雨桐就借五本书,然后带着借来的书连同那本小册子,回家了。 四爷预定好的家具,今儿送上门,因此在家等着呢。结果家具没回来呢,去报名的就回来了。 见这位拉着脸不怎么高兴,就问她怎么了。 结果被塞了一本册子,他也跟着笑。 “总比拘着研究生给他当牛做马使唤的那种强些。”四爷把册子还回去,“知足吧!真叫你随时随地守在实验室那种,你能把人家实验室给掀翻了。挺好的,孩子家里你都能顾上。” 一周上一次公共课,然后就没事了! 说在家照顾孩子也是一句玩笑话,对林雨桐来说,最方便的就是可以选择性的去其他专业,蹭课。本科班的也好啊。毕竟不知道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唯一的好处也就是时间自由一点。真有事了,也不用怕请不来假。 离四爷开学还有几天,家里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四爷带着林雨桐,去拜访几个特殊的长辈。 谁呢? 就是金老头曾经的战友,前几年还借钱给金家过。后来虽然都还了,但这次出来,金老头特意跟四爷说了,“替我去看看……” 以前觉得不如人,不是有实在过不去的坎子,都不去的。 如今有个能干的儿子,觉得腰板也直了。 不是去炫耀,就是觉得上门的时候人家不必怕了,觉得这又是上门打秋风的。就是这么一种心理。 所以林雨桐特意把抽屉里的校徽拿出来,别在胸前。 关系好的几个,都在省城。人家是复员之后,安排的工作。军工厂转民用之后,在保卫科工作。如今也都退休了,家里的子女也都是接班在原单位上班,住房有单位解决,按月拿工资,虽不是大富大贵吧,但也小有积蓄。就是退休了,也有退休金。看病有自己的职工医院,孩子上学有自己的子弟学校。就连穿衣服,也有工服。就是除了吃喝,再就没多少需要花钱的地方。因此,就显得人家的日子怎么过怎么显得有油水。 在城里或许就是普通人家的日子,但在乡下,尤其是跟前些年的金家比,那绝对是好日子。 家属院的房子,有五六十年代建的,小三层楼。找到地方,敲了门,开门的是精神矍铄的老者,从站立的姿势到说话的腔调,都带着明显的军人印记。 “找谁?”问的这么干净利落。 四爷就笑:“张叔,我父亲是金西敏……” 张叔就露出恍然之色,上下打量了四爷一眼,就笑了:“来!快进来!实在是没想到……”说着话,把人往里面让,然后又朝里面看,“老婆子,倒茶,金老哥家的孩子来了……” 老太太带着客气的笑从厨房出来,看见这样的两人年轻人愣了一下,在林雨桐胸前的校徽上停留了一瞬,才又笑了起了,看起来热情多了,“快坐!快坐!” 林雨桐把东西递过去:“第一次上门,也不是叔叔阿姨的喜好,看着随便买了点,您别嫌弃……” 烟酒糕点都是高档的,还有几样不怎么好买的水果。加起来比两人两月的退休金都贵。 “你看!这么客气……”老太太将东西收了,就喊张叔,“上次女婿带回来的茶叶,你放哪了?” 不给冲家常用的茶叶,把家里的珍藏往出掏。 彼此客气来客气去的,好半天才坐在一起说话。先问家里怎么样了,如今农村日子好过了吗?又回忆当年在一起共事的事,最后才隐晦的打探,两口子贸然登门是为了啥。 四爷就说了是来上学的事,“……我爸一直说,多亏了这些老战友,家里才度过难关,叫我无论如何,得来看看叔叔阿姨,知道你们好,告诉他一声,他也好放心……” 如今这中专生都金贵的不得了,何况是研究生。 一听‘研究’这两个字,都觉得高大上的不行。 何况是两口子都是。 知识分子吃香的年代来嘛,受到礼遇可以说是肯定的。老太太拉着不叫走,非要叫在家里吃饭了再走。出门买菜的时候,遇到老同事说话嗓门可大了:“……不是亲戚,是我们家老张战友家的孩子……人家孩子可出息了,是研究生……是啊!这不去买点菜吗?……也不是特意准备,就是孩子们都学习辛苦,给补补……跟自家孩子一样,以后常来常往的……真不是客气……” 张叔就不好意思,给两人倒茶,“你阿姨这人就那样,叫你们见笑了……” 两人客套了几句,话题岔开了,张叔就说:“也该把你爸接来,我们这些老战友,好些年没聚聚了……” 四爷就说以后我来安排,我爸最近怕是不愿意来。 这还是有事啊。 人家就问了,那四爷就说了。当年叫金老二当兵的事,就是这位张叔给办的。后来出了顶替的事,也是张叔压着郑有粮,没叫出头就直接叫复原了。因此没什么要瞒着的。 这位一听,一巴掌拍在茶几上,“岂有此理!”然后就说四爷,“你爸也是!啥事都不爱言语。咱们这些老兄弟就是再不济,那还是有几分人脉的。当年手底下的兵,也有正在位子上的……你别管,这事我来办……真当从部队出去了,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林雨桐挑眉,干脆成这样,实在是没有想到的事。 吃饭的时候,林雨桐起来收拾桌子,这才猛地看见墙上的照片。照片上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背景是一所学校的门口,能隐约看见学校的招牌:某某畜牧学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