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5章 悠悠岁月(52)三合一 (第2/2页)
她进去接话:“等到了县城再说,等回去了怎么着都行啊。说不定还在镇上……” “咋还在镇上呢?”金大婶就不解了,“那上学干啥?” 这以后在镇上跟以前在镇上,这身份上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今这固定,本科愿意下乡,那去了至少都是副科。说是至少也得是正科了。 这可跟以前的身份算是天差地别了。算是干部身份了。 县城里这个局长那个局长的,说起来也都是正科级别的。 估计直接回镇上的可能性也不大。饲料厂和养猪场如今经营的挺好,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关系一定是有了变化的。那么肯定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家回去的。 所以,回去九成九都会在县城。级别不同,给的待遇自然就不同。房子这些东西也会有些变化。这些事情两人都清楚的知道。但事情没落定,不能跟金大婶说的。 她再某些方面还不及清宁,清宁就很明白什么话能对外说,什么话是半点都不能对人言的。 林雨桐只得又道:“只是实习而已。临毕业还有一年呢。” 不懂的金大婶就似懂非懂的点头,不再接着问了。 清宁回来的时候看见她奶高兴坏了,“要知道奶来了,我都不去上学了,叫我爸给我请假了。”把书包扔下,跑出去喊隔壁楼的严格:“今儿我奶来了,不一块写作业了。” 然后胖胖的男孩从楼上的窗户探出脑袋来,“知道了,明儿早上我叫你上学……” 清宁没应声,蹭蹭蹭就进来了,抱着她奶的腰不知道要怎么亲昵才好。小嘴吧嗒吧嗒的局不停。从家里的每个人到果园里看果子的黑子,她都细细的问候了一遍。又哼唧的缠着她奶,“再住些日子呗,等我放暑假了我跟奶奶回去……” 听的金大婶心都化了,但态度还是坚决的,“……不成的!不能在城市呆的?” 咋不能呆了? 清宁听了她奶的话,反驳的话几乎要脱口而出了。什么就盲流了?还真能不叫乡下人进城了?探亲总行吧。哪里就至于那么不人性的? 但转念一想,这些词汇也不是她奶能知道的? 那能是谁说的? 肯定是自家妈了。 不能拆了老妈的台啊。 前儿高洁还说,她奶从北郊住过来才两天,就跟她mama吵了三架了。 唉!看来自家老妈也不一定待见自家奶奶。 可等跟她奶奶继续说下去,清宁就有点明白了。这还真不是自家老妈错了。奶奶竟然想去捡破烂。 她都惊呆了,“我爸妈给您的钱不够?” 要不然干嘛这么想起干这个。 她蹬蹬蹬的回房间,把她的储钱罐拿出来塞给她奶,“您拿回家去,这里面的钱不少的……”过年的压岁钱都在这里呢。有爸爸mama同事和同学还有他们的老师给的。再架势林家的亲戚给的。爸爸mama小老太也都给,数目还不少。她都没花,花不了的都攒着呢。 林雨桐知道,自家闺女那钱罐子里放着小一千呢。 金大婶当然不会拿了,“你自己留着买糖吃,奶奶不要。” 想想这事好像还真不怎么靠谱吧。 第二天金大婶被送走了,可清宁却觉得自家奶奶可怜。要不是没办法怎么会想着去捡破烂呢。 因着四爷给老二打了电话,叫他去县城的车站接人。众人都以为金大婶是被四儿子给叫走了。就连老二两口子也都是这么觉得的。还问呢:“你打个电话多好啊,妈一个人叫人多不放心。” 老太太的本事大着呢,没啥可叫人不放心的。 回来自然是大包小包的,也不知道老四媳妇是咋准备的,一晚上的时候就准备出来了。各色吃的稀罕的玩意不少带,家里这个来了那个来了,把东西拿出来很有面子。 这个说:“老嫂子,你这是好福气,咋不多呆些日子?” 金大婶可有话说了:“可别提了,那城里可不是咱们能呆的住的。”她极尽夸张的说城里的各种‘弊端’,什么住在楼上,圈在房间里,不如自家院子,出门就是广阔天地叫人觉得舒心。什么住在楼房里就跟住在鸽子笼子里似的,憋屈的,呼吸都不顺畅。 天地良心!自家住一楼,一楼除了阳台之外,还附带了外面两侧的一小块地方做花园。小老太以前也是个雅致的人,自然是到了什么地头唱什么歌,那也是春养牡丹秋养菊的。根本不会说种点蒜苗种点葱,要不然点上点香菜菠菜的。一楼两户打通,面积在三百平往上了。这住房还不宽敞?还鸽子笼子? 呵呵!那要真住筒子楼,那还不得回去说跟猪圈似的。 可这话大家都信。因为去了那么多人,没谁去过金老四和桐的家。你说家里要是能住开,谁会花冤枉钱叫住外面呢是不是? 所以,人家说起四爷和桐的时候,都说着两口子有人情。 金大婶又不傻,自家儿子住什么房子没必要回来的说的。要不然这家也不成家,真成旅馆了。但那房子是怎么来,她却不知道的。她不知道还有买房这个概念,在她的意识里,这干公的啥都是公家给的。她以为那是两口子分的房子。两口子都能耐,那分的房子就大一些。 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么一种理念。就是城里大部分的居民,一说起买房子就先摇头,浪费那个钱干啥呢?单位还能看着不管?没房……那是暂时的。单位会想办法解决的。 因此金大婶这么说,大家都信。都说老四两口子是真厚道,有一股子人情味在。 金大婶满意了,然后带着点炫耀,又带着点嫌弃的说起了别的,什么菜太贵啊,几根破黄瓜就敢收两毛钱。什么也不知道人家的西瓜是咋种的,现在都熟了。可贵了,一斤两毛还买不到。 我的天啊!一斤两毛,那十斤的西瓜,只一个不得花两块。 忽略了西瓜早熟上市的事,反而感叹起价格来。 长心眼的听门道呢,不长心眼的全都当热闹听了。 炫耀了几天,然后金大婶这股子热情也下去了。晚上睡下一个人睡不着的时候,又辗转反侧了。 一天三块钱呢,一个月成百块钱。 这是啥概念? 越想越是睡不着啊。 咋办呢? 金大婶有招啊。不是说滞留在城市才算盲流吗?我不在城市呆着还不成吗? 我早上去,晚上回来还不成吗? 可哪里有那么准的班车呢?从镇上到县城,再从县城倒车去省城,这一耽搁就是小半天的时候。来回竟是在路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