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1/1页)
家藏春秋 ——深林寒月 岁月若水,走过才知深浅; 人生如梦,只有心灯一盏。 历史再清,也难书家族沧桑。 秋尽木叶次第黄,浮云暗送雁两行。就在这兵荒马乱的多事之秋,我轻轻的来了,一个生命开始了。 我的家不是很殷实,但还算过得去。我爷爷有点文化,相当于现在的初中生,人们称他秀才。他很勤劳,年轻时自己耕种农田,五石田一个人种,农忙时在地方叫一两个短工。我奶奶裹小脚,三寸金莲,身材不高,她的任务就是cao持家务,相夫教子。我奶奶很贤惠,三从四德,古代妇女的美德集于一身。敬家人,睦邻里,一生没有和人争吵过。爷爷说她“洗衣做饭搞卫生,轻摇蒲扇驱蚊蝇,一生勤俭无奢望,心中唯有是儿孙。” 爷爷比较开明,但又很传统。不干农活时,他穿着比较考究。蓝司林布长衫盖到脚面,腰间束一根很长且宽的真蚕丝带,这是我奶奶亲手为他织的,长衫右边大襟角总是撩起塞在腰带里,这样走路就不裹腿。前面腰带上挂着一只黑色烟丝袋,一只酒壶,一只纯白銅水烟袋,身后别着一杆约三尺长的竹竿烟袋,是用竹根做的,烟袋窝是用纯黄铜包着,他经常走黑路,这杆烟袋既可抽烟,也可当防身**。人们每每遇到他,都要称呼一声“二爷”好,因为他在家排老二。 我的祖上是姜子牙后人,支系在江西婺源。后不知哪个朝代什么原因,我们现在的始祖亨一公一担箩筐挑着三个儿子来到大松柯安家落户,从事农耕。亨一公的第五代孙我的祖上美华公迁到岳王庙小河沟,买下一片田地。小河沟地处两条小河夹角处,南面一条小河是西东流向,东面小河是北南流向,在村庄的东南方交汇东流。整个小河沟村庄座西朝东,西靠鸭池山,东迎紫微星,北邻岳王庙,南比陈埠街。虽然交通不很方便,但确是一块宝地。这里地肥土沃,东,南有河,便于农田灌溉;西面有山,可以伐薪取火。 我的先祖很懂得以耕立命的道理,用自己的勤劳和睿智在这片富庶的大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殖,瓜瓞绵延,分枝散叶。他们以“忠厚立家,孝道传家,勤劳富家,节俭持家,和睦兴家”,成就了厚重绵长的家风文化底蕴,正是这家风文化的星星之火,终于点燃了世世代代的辉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钟灵毓秀的子孙。 我的曾祖父育有四子,我爷爷排二。大伯爷和我祖父都有六子。三叔爷有两个女儿,无子。小叔爷有两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一个夭折,一个英年早逝。大房和二房人丁兴旺,瓜瓞绵延。 我祖父母为养育六个儿子,全靠自己的一双手。我祖父披星出门戴月归,春播夏种秋收,哪怕汗浸衣衫透。但他有个温馨的家,一张温暖的床。累死累活,心里却是甜蜜的。他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要把儿子们培养**,给他们好的教育,他深知以读立身。白天他下地干活,精心耕耘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种地他成了专家,每播下种子,都有丰硕的收获。晚上他拖着疲倦的身子却在壁挂的香油灯下孜孜不倦的看书。夜深了,孩子们都睡着了,我祖母挪动三寸金莲,轻轻将一件棉袄披在他身上,祖父回眸一笑,继续看书。夏天,我祖母经常拿一只蒲草扇站在身后轻轻为他驱蚊赶蝇。 村子东北方向的河沟边有一口井,是全村吃用水的唯一井,一百多年了,从未枯过水,人们称它“神井”,非常敬畏,大约20米深,井壁长满青苔,井口是圆形青石做的,直径1米五左右,40公分高,井口周围有数不清的大约四五公分深的沟,是长期以来人们用桶取水绳索磨成的,井口上面有一块十公分厚青石板盖子,与井口非常吻合。井台面是青石条铺成的,五米见方。人们洗衣洗菜都在上面,脏水流进小河沟里,很方便。特别是秋天杀鹅杀鸭时节,每家都用竹篮子挑着来到井边拔毛、剖肚、洗涤,三、五妇女一边干活,一边聊着家长里短。鸭子多的人家还请来亲戚帮忙。尤其富户人家借此机会还请几桌人吃“杀鸭饭”,杯觞交错,客主皆欢,交流一年来的收获和耕作经验。酒到兴头,猜拳行令更是常事,什么“一定高升,二家有喜,三星高照,四季来彩,五星魁首,六六大顺,七子团圆,八马双杯,九老长寿,十全十美。”谁要是输了“八马双杯”就得连喝两杯。其他人那叫个乐吧,鼓掌的,喝彩的,说风凉话的,什么都有,无非就是图个乐呼,并无任何恶意。这种场合是不分长幼的,谁都可以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