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全力生产(五) (第1/1页)
听了陈兴言的进言,朱慈想了想,用他所知道的知识简单的理解了炭火冶铁的优势。 炭乃是木材闷烧而出,杂质较少。 煤的成分就比较复杂了,其中的硫元素混入生铁之中,明显降低了铁的性能。 这也是晋铁多不如闽铁的大概原因。 当然,感觉可行的朱慈只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关键还是看实际的效果。 按照陈兴言的提议方案。 工匠们从别的地方调来了木炭,然后将熔炉中的煤拔开,换木炭进入,再次进行杂铁的煅烧。 而当第一批试验铁器出炉冷却之后。 工匠们进行强度测试。 结果也果然比之前的强度提升了不少,尤其是煤火铁和炭火铁对撞,前些被后者碾压出了豁口。 但是或许是冶铁的技术还不成熟,与闽铁原件对比后,质量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这也算是较大的进步,基本等于广铁的质量。 总归勉强能用,陈兴言的进言肯定是有功的,朱慈并不会食言,鉴于他解决了燃眉的问题。 封其为二等非世袭南靖伯,官升三级,赏银万两。 陈兴言立刻领旨谢恩不表云云。 …… “若以此法造器,十日之内可造多少?” 眼看着军器局内的事情大体上解决了,朱慈也没有多做停留,在范景文和其他工部主事的陪同下离开了工坊。 朱慈亦是在半路上问起这个问题。 范景文向身后的官员招了招手,后者进了一份册子,由范景文递交到了朱慈手中。 “还请圣上过目,此中为军器局可造军械名目,不知圣上欲造何物?” 朱慈停了下来,饶有兴致的翻阅了范景文进献的名册。 里面记载了诸多朱慈认不全的名词。 包括刀剑甲胄,等等种类繁多的名目,每个名词下方还标注了银两。 写明了制作这些兵器的成本。 这应当便是工部提交给朝廷的制造名册,由朝廷拍板到底生产什么。 朱慈优先关心的是火器类。 密撸铳,二万三千八百两,匠户六千六两。 鸟铳,一万八千七八两,匠户五千二百两。 自生火铳,未标注。 等等许多火器类别……朱慈看的还真是眼花缭乱。 一把小破枪当然不值几万两,以上名册中的价目,都是以万把为单位的。 工部那是什么,那可是国有大企业,小单子不接。 朱慈又详细的询问了关于这些火器的问题。 得知京营正常的列装都是密噜铳。 万历年间密噜国(土耳其)进贡原件后,由赵士祯仿制成了为如今的密噜铳。 其射程约一百步,威力上也比鸟铳大大的提高,但重量有所增加。 朱慈还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要不然也不会记住哪些官员最后殉国了。 以至于朱慈约摸的记得,燧发枪这种东西在明末的时候就已经被毕懋康发明了出来。 但是燧发枪是现代的称呼,在明末肯定不叫燧发枪,这玩意叫什么朱慈还真想不起来了。 如果能够排队枪毙,想象那快感都让人欲罢不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