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杨家枪 (第1/1页)
刘勇背起背包,扛着大米朝南边走去。一个小时后,来到南边热闹的山林,他正琢磨着在哪儿找个地方安家呢,只见那巨猿捅了捅他,然后“哼”了一声朝前走,刘勇想着,难道它有好地方?就跟着它走,这次又爬到南边山地的半山腰,穿过一片估计至少长了上百年的板栗树林,一个山洞赫然出现在他面前,山洞离地面约有一丈高,走近一看,一条布满了青藤野草的小路斜着伸向山洞,将藤草清理干净,一条宽约一尺的石阶露了出来,爬到上面,见洞口前面还有约十平米的平地。将洞口、平地上的蜘蛛网、藤藤蔓蔓清理干净后,一个完整的山洞出现在他的面前,整个山洞、平地应该是人工开凿形成的,洞口呈椭圆形,高约两米,宽约一米,洞开上方刻着三个大字“静夜思”,看到这三个字,刘勇不禁想到一位大诗人,难道李白在此居住过?想想还真有这种可能,李白喜欢仗剑游山玩水,著名的“蜀道难”就是他入蜀的时候写的,而这大巴山正是横跨在四川与汉中之间,难道是后来的人为了缅怀李白这位大诗人修建的?但又如何解释那句“吴王禁地,擅入者死”?刘勇摇摇头,他只是一个高中生,有限的一点历史知识也仅限于军事方面,其它的早还给老师了。 进到洞里,见里面布满了蜘蛛网,地上也满是灰尘,便先退出来,站在平台边上折下几支从外面伸过来的板栗树枝,回到洞里一阵打扫,忙了整整一个小时,这才仔细打量起山洞来:洞里最多也只有十平米,山洞正面的石壁上画着一幅画,与那老头家见到的有些相似,画下一张石桌,石桌上搁着一个石制的香炉,洞窟左边应该是灶房,一口铁锅还嵌在石灶上,铁锅锈迹斑斑,不知道还能不能用,石灶紧挨着山洞外面的山坡,刘勇估计外面还有一个小洞,不然生火做饭非得满屋生烟不可,走出来一看,果然,紧挨着灶房离地面约一百六十公分的地方有一块岩石突出来,探下身一看,下面有一个长约二十公分,宽约十公分的小洞,估计这个小洞直接通到灶台里面。灶房里放着一个大石缸,里面还有一些水,闻了闻,一股腐败的气味飘来,石缸旁边有两只石桶,石桶上面的绳子早已腐烂不堪,靠在石壁上的扁担也不能用了,灶台上堆着几只石碗、一把菜刀,石碗倒完好无损,菜刀锈得太厉害了,估计不能用了,地上还有一把斧头,木柄烂了,斧头估计磨一下还能用。 山洞右边应该是卧房,石床、石桌、石凳都是固定的,估计是直接在洞里雕出来的,卧室的石壁上靠着一只长矛,刘勇以为矛柄也肯定腐烂了,用手指戳了戳,竟然还很坚硬,抄起这支长矛想到外面看清楚一些,入手感觉很沉,只怕有二三十斤,来到外面,用一把树叶反复擦拭,将长矛放到地上,只见长矛长约三米,应该是用精钢整体打造的,否则早已锈蚀不堪了,枪头的形状和自己的匕首很像,三棱面,两边各有一条二十公分左右的血槽,枪头长约三十公分,实际上就是加厚版的匕首,枪头与枪身之间是一个小圆盘,直径比枪身略大一些,枪身直径约三四公分,圆盘直径约五六公分,圆盘一侧的中间有一个小孔,上面串着一缕红缨,刘勇仔细瞧了瞧,闻了闻,嗯,缨带因该是用动物的筋制成的,缨丝估计是用红马鬃制成,枪尾有一个像手镯一样的圆环,圆环直径比圆盘略小,最尾端是一个长约五公分的圆锥体。 到底是爱武的人,他先没管那水桶、水缸什么的,从自己背包拿出一张军队专用的擦拭军刺用的粗纸,对着长枪擦拭起来,十分钟后,一支枪身乌黑、枪头锃亮的长枪出现了,再看时,握枪柄的双手之间还刻着一行小字,字是用篆体刻的,刘勇研究了半天,大概看明白了,“杨家祖传大枪”,杨家枪?杨家将不是宋朝的吗?也没怎么在意,拿着耍了几下,稍微有些沉重,心想自己今后还是要继续打熬力气。 把枪靠在岩壁上放好,抽出长刀想去找一些适合做扁担的小树以及适合做桶绳的野藤,当他把长刀抽出来时,长刀竟发出“嗡嗡”的声音,自从他从那姓吴的老头家偷来这长刀、弓箭后,还没来得及细看。 这把长刀连刀带鞘估计有十来斤重,仔细一看,这刀鞘竟然是铜制的,鞘头鞘尾还有云状的花纹,鞘身约三四斤重,估计是包铜的,整个刀身长约一米五,刀柄长约四十公分,刀身略微弯曲,中间有一条长约六十公分的血槽,刀背呈黑色,约两毫米厚,刀刃呈银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椭圆形状的护手,刀柄尾部略向下弯曲,刀柄上缠了不知有多少层的厚粗布,粗布上又用麻线紧紧地缠着,整把长刀约七八斤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