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仗剑玄屠生 (第1/1页)
羌无,位于瞻部洲西北苦寒之地,蛇冠羽虫行道,天降蝗虫成灾,路有饿殍相食,易子互食之事见怪不惊,由于偏远帝都,各方邪灵恶祟汇聚一堂,渐成官府不管地带。 大业七年,帝君耗尽国库外征异族,抽调羌无精兵北上辽东,欲与异族决一死战,而羌北竟成空虚之态,歪门邪道更加猖狂。 岁末年间羌无惊现腾蛇出没,左右乡邻难安其舍,既而筹措重金欲请有德之士来降伏此妖,保境安民。 恰逢游德大法师马户子正在此地开坛讲道,各乡党郎闻风而动,倾尽家产请马道长前来降妖。 话说大法师到来之日,摆起八仙桌,香炉顶三清,用的是玄门法,请的是道家神。道长木剑挑纸符而起,乡里忽见天地飞沙走石,乌云凝聚成雷,黑霞翻腾成龙,一条巨大的鲤鱼尾巴潜藏于其间,双目之光比那县府大灯笼都要亮上几分,嘶嘶吐信逐渐演变成龙吟之声,惊吓乡人不敢出户半步。 “哼!孽畜!在贫道面前休要猖狂!” 马户子面不改色义正言辞直指腾蛇大骂,将手中纸符送上青天,敬待真神降临。 不出片刻,天边红霞托日,黑雾尽散,一条红绫直接缠绕腾蛇之身,白云之间三个孩童头颅怒目凝神,展现出的六臂粗如铁柱,直接将此妖擒到身前,继而迅速消失于云端,有道是六臂通天三坛海会大神。 妖孽伏诛,乡里万分感激马户子的功劳,集十舍八乡财力翻建羌无大玄观,重塑三清神像,鼎盛人间香火,自此游方道人马户子落座玄观,趋避八方魑魅魍魉,供奉为阳阴先生。 百封里,羌无六乡祖祭的地方,供奉的是羌无显赫一族先辈大将,此将原为朝廷重臣伍建章手下虎员,因南下伐陈之战中不幸救主身亡,先帝为表其功勋命人在羌无乡建庙设堂让后辈百世敬仰。久而久之,乡民迁祖宗供奉牌陈列祠堂,故成祖祭之所在。 然而近些年来天灾连连,北斗紫薇星暗,多显不祥之象。马户子落座大玄观后勤于善事远近闻名,他觉查不祥祸源出自于祖庙祠堂,告知乡民应当掘碑起墓诛杀墓中邪物,乡民愚昧受马户子蛊惑开掘祖宗祠堂整一甲子日,主碑墓下十数米,方见隋朝大将姜百封的棺椁,棺椁周围萦绕异样光芒。 “乡党郎!乡党郎!可曾在家?祖宗祠堂出恶祟了!祸起祖庙罪源甲子大法师所言不虚!” 一位不及冠的乡野儿郎语气激动冲入长者家门,胸前敞开的麻布衣物以及束腰带都被汗水儿浸湿,久时奔跑之下已然气喘吁吁。 青衣长袍卓卓然,书生意气好端人。 一位须发皆白的锦衣老者拄杖出门,面色铁青呵斥乡野儿郎道:“愚昧子休要高声!今日掘祖宗之庙不孝大于天,你个浪荡儿想让路人皆知吗?” “如今羌无十乡八舍,哪个不知哪个不晓?就是乡老您顾及那虚无的颜面,事情已做下,还怕他人舌根否?” 麻衣儿郎小声自言自语不以为然,不敬之事已然为之,还顾及什么纲常伦理,早知今日各家谩骂何必当初听信道人。 乡党郎,乃是羌无之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朝庭共选三人担当此职,皆以青衣老者为首。 青衣老者本是吾朝开国以来第一批科考生,只可惜榜不及第名落松山,老者一怒之下绝了出仕的念头,回乡后便一心一意修学规劝子弟,即使麻衣儿郎的父亲也是老者的学生,其人在整个羌无地都享有极高的威信。 “愚昧子住口!平日里让你虚心向学之时怎么总是沉默寡言,一旦遇上这无稽之事就信口开河。莫要再辩,你去告会玄屠生,老夫去知会其他乡老,切勿怠慢!”青衣老者语气坚决不容置疑,但在话中可以听出些许端倪,以老者书生角度对鬼怪之事向来抱敬而远之态度,三分存疑七分不信,但他为何要答应马户子的要求呢?不解,不解! 玄屠生! 麻衣儿郎一听见玄屠二字双腿不禁颤抖,额鬓间泛出冷汗,目光恐惧内缩,口生推脱之词道:“乡老莫怪儿郎胆怯,还是小子去告知其他乡党郎。玄屠大哥是您老的弟子,您去知会他更为合适!” “当!当!当!” 青衣老者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手杖狠狠地敲打地面,一个玄屠生你就怕成这样,君子之道岂能如此唯唯诺诺,你让老夫好生失望。 “愚昧子你也好意思出口,玄屠居所之地在背阴高山,你让老夫一七旬垂暮者徒步涉山,你还有尊师重道之心吗?还不快去!要老夫将你这几日的学业告知你的父亲吗?” 麻衣儿郎牙关紧咬心间一定,此去那背阴山只不过是看玄屠生煞人目光罢了,若是被父亲知道了学业不佳免不了一顿责打,孰轻孰重已然明了。麻衣儿郎向背阴山方向眺望片刻,终于战胜心中对玄屠的恐惧低头猛跑上山麓。 “路上小心,切莫会了棒客!” 青衣老者口中叮嘱儿郎,而双目若有所思的飘向背阴山,继而叹息一声,久久难以回神。 …………………… 背阴向北,纵山崖于沟壑,疏古溪于密林,林涧细叶密布,常行山道也有几分煞恶气。由于此山是行脚商的必经路,所以常有棒客出入。 棒客者,强人也。羌无之地民风彪悍,习武者擅使刀枪多误伤乡里百姓,朝廷府衙下严令禁止百姓使用刀刃剑械,强盗劫掠者则多持棍棒拦路抢夺财物,乡民畏惧匪人迫害乡里,所以称之为客,易请难送之客。 山间小道,时有异鸟怪鸣,古猿啼声响彻山林。 “哼!乡老倚仗自己官家身份,威胁他人作何本事!平日里口中知乎者也君子孔人,私底下净做龌龊下流之事,六房小妾还真是符合孔孟之礼,君子行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