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海上出路 (第1/1页)
随后一个月,蓟州兵和京营轮番出击,将京师周围的流贼全数歼灭,大量的流民被带到了京师,安置了下来。 人口增加,消耗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现在大明的粮食紧缺的情况之下,更是如此。 商业再发达,眼下也得想办法弄来粮食,要不然,这人口多了,到时候肯定还会出现问题。 眼下大明的主要粮食供应基地就是江南地区,不过这段时间,江南地区的粮食也供应了不少,进入深秋季节,粮食来的也少了。 局面吃紧,崇祯连续召开了几天的大朝会,商讨粮食供应的事情,不过,大臣们并没有拿出好的办法来。 这天晚上,杨远征刚刚吃完饭,就看到骆养性急匆匆的来了。 “兄弟,快跟大哥进宫,陛下有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 骆养性进来就说道。 杨远征点了点头,暗想崇祯又遇到事情了,便说道:“走吧。” 出来之后,杨远征便问道:“大哥,陛下又遇到什么麻烦了?” 骆养性说道:“哎,现在流民增多,朝廷的粮食供应,已经有些困难了,江南的粮食供应,也出现了问题,现在必须得想办法弄吃的,大臣们都没有办法,所以,陛下才让我来找你,看看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杨远征暗想这确实是个问题,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人口越来越多带来的问题,有钱也没有办法买到粮食啊。 现在才10月,上哪儿种出粮食来呢? 一边走,杨远征一边想办法,要度过这个冬天,不容易啊。 走到乾清宫的门口,杨远征突然脑子里一转,想到了办法。 “既然国内没有了,那就从国外弄啊,还有,这必须弄出大棚来,加快粮食蔬菜供应,另外,还可以扩大海洋捕猎,海里的鱼多啊,到时候多吃菜,少吃饭,一样可以达到效果嘛。” 杨远征想到这儿,忍不住笑了。 “兄弟,想到办法了?” 一旁的骆养性不由得惊喜的问道。 杨远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这次的动作,会大一点,哈哈,以此为机会,开拓海洋运输业,倒是大明崛起的必经之路,大哥,我先进去了。” “好好好,兄弟,你赶紧进去吧。” 骆养性也是高兴,杨远征有办法,他也觉得有光彩。 进了乾清宫,太监通报,杨远征很快进去了,简单的行礼之后,崇祯便问道:“杨爱卿,如今京师粮食紧缺,人口众多,诸位大臣都没有良策,如之奈何?” 杨远征笑道:“陛下,大明没有粮食,别的国家还有啊,臣听闻安南国水稻多产,其国小民少,存粮必定不少,陛下可征可抚。若征讨,不可避免要劳民伤财,眼下大明刚刚有点稳定,此策乃是兵行险着,若一着不慎,则可能拖累朝廷;另一方面,若采用怀柔政策,大方的承认安南国的合法地位,然后与其进行交易,或许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安南国从大明分裂出去还是在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之前曾是大明的交趾布政使司,只不过这地方民风剽悍,兵灾不断,朱瞻基觉得没必要在这里耗费朝廷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就没有再管这里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