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阳佳节,登高远望 (第1/1页)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但在东汉末年,这些活动对一些家族变得无关紧要,而置身事外的家族十分重视祖辈的流传,一丝不苟的准备着。 天明,郭家的孩子排站于厅内,向家族长辈,行大礼,一个个稚嫩的脸庞,像是郭家将来的希望。 郭虎与同辈的几人都有一种吾心甚慰的感觉,在稚童的举手投足间,感慨与感动并存。 “过来吧!” 行完了礼,各家的孩童也都奔向了各自的爹娘,郭永卸下太守的官职,一身素朴青衫,坐于矮桌前,他对着自己的三个孩子招手道。 “爹!” 郭永手拿片蓬饵糕,搭于长子郭浮额前,振振有词“你一直是为父的骄傲,浮华喧嚣,皆非浮儿,弘正扬清,永保初心不忘…” 这个习俗是自祖上就传下来的,天明之时,以重阳糕抚于儿女额间,口中念念,愿儿女万事平顺,这也是九月做糕之意! “谢爹赐吉” 郭浮双手合拢,凑上前去,郭永欣慰的笑到,把蓬饵糕放于他的手心。 “至于你们两个嘛……”他看向年纪尚幼的郭昱与郭照容,年仅八岁,郭昱就出落的标志大方,礼仪风度丝毫不输同辈份年长几岁的女子,年仅三岁的郭照容更是给他的脸上添彩,别人这个年纪,怕是连路都走不利索,她却能有样学想的做出礼拜,实属难得。 “爹爹只求你们平安快乐!”郭永一手拿着一块蓬饵糕,凑到她们额头轻碰一下。 “谢谢爹爹!”两人异口同声。 郭永正高兴呢,却发现厅中有三个孩子十分迷茫。 “你们…” 郭永唤道。 孙策手搭在孙权肩上,看向郭永这边,不远处的郭表眼神闪躲,犹豫一下向郭永走来。 “叔父……” 郭永轻应一声,郭表比郭浮年幼,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他父亲郭启是郭永的兄长,郭启从小就不修边幅,为人散漫,成家之后也是不着家,大概在生下郭表没多久,他就离家,下海经商。 家族当然是不赞同,一年半载他也会来过几次,几乎都是在与郭虎争吵中愤恨离去。也是,士农工商,他选择了最下贱的商,又怎么能让郭虎这个当家在士人家族抬起头来?! 郭永是心疼的,对于郭表。 上次见他也是半年多前了,如今的郭表一身儒气,比半年前退去了大半的稚气。他很庆幸,郭表没有随他的爹,或许在这个儿子心里,那样的爹也没什么值得骄傲和追随的吧! “侄儿…”郭永轻拍他的肩膀,缓缓在侍女递上的盘中拿起一片蓬饵糕,如之前对自己儿女那样,放在郭表额间。 “侄儿尊师重道,乃同辈之典范,将来仕途光明,也谓是家族的希望,叔父看好你,希望你与浮儿一样,不忘初心,他日定有一番作为!” 郭表是感动的,小小的孩子一直忍着眼中的泪花,有些颤抖的伸出手接过蓬饵糕,似小心翼翼的珍藏一般。 “谢,叔父赐吉” “你们二人也过来吧!”郭永看向还愣在中央的孙策和孙权。 “郭伯伯” 他想也没想,一手拿了一块蓬饵糕,平静的说“这本是郭家历年的传统,‘至亲手持蓬饵放于小辈额前‘,如今你们的父亲未在身侧,也不好代替你们的爹,你们这样聪颖,也许明白文台兄的期许,就当是‘入其俗,从其令‘吧!” 单看表情,孙策甚是感激,而孙权却若有所思起来,郭照容低眉细想,总觉得周围不自在。 或许自己想多了吧。 她这样想着,站在她与郭昱身侧的常夏静悄悄的低下头,说“小姐,夫人吩咐,赐吉之后,就请二位回房,登高这种事本就不是女子该做的…” “知道了,知道了,烦不烦!”郭昱不耐烦的说。 原本喜庆的一个赐吉,被她这样一打断,别说郭昱,就连她郭照容也有些烦躁。 “怪了,近日娘对昱儿和容儿格外关注呢!”郭浮听到了常夏的话,自言自语道。 郭昱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大哥就会看笑话!” 她气呼呼的想骂常夏几句,话到嘴边却又不好说出口,毕竟常夏也算是她名义上不能曝光的jiejie,不能如一般的侍女那般。 “哼,算我郭昱认了!”她转身就要走,这时,郭照容扯住她的衣角。 “长姐若想一同登高,去就好了……娘亲那里,照容会去说明。” “?”郭昱郭浮一脸疑问,常夏也是不解。 郭照容却勾了下嘴角… “怎么了?何人不去登高?”一声浑厚的嗓音由厅前的正坐传来。 常夏不敢说话了,郭永也被郭虎的一句话把目光投向这里。 早在郭昱不耐烦回复的时候,郭照容恰巧看到郭虎正无所事事的望着她们,郭昱的声音不小,加上郭照容祈求的眼神,他也就心领神会的点头,帮她这个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