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现代版_第21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回 管夷吾智辨俞儿 齐桓公兵定孤 (第2/2页)

天怕热,常住在山的北面。现在是冬天,应该到山南向阳处去找。”

    士卒依照隰朋所说,果然在山腰向阳处挖到了水源。水的味道清新甘甜,桓公说:“隰朋可算是圣人啊!”于是把这泉起名为圣泉,伏龙山改为龙泉山。

    军中有了水,将士们欢呼庆贺。密卢听说齐军饮水未断,不由大惊道:“难道中原人真有神灵相助吗?”

    速买说:“齐军虽然得到饮水,但远道而来,粮草必定有限,我们如坚守不战,他们一旦粮草用完便会自行退兵。”密卢同意。

    管仲让宾须无假装回葵兹运送粮草,暗中却由虎儿班领路,以六天为限期,从芝麻岭偷袭山戎后方,其他人马依旧驻扎在伏龙山,准备从正面进攻,为使密卢不起疑心,管仲还每天派兵前往黄台山挑战骂阵。

    六天过去,山戎兵并不接战,管仲说:“按日子计算,宾将军的西路兵马应该已经得手,敌人不肯出战,我们也不能再坐等了。”

    当即下令士卒每人背上一袋沙土,用二百辆空车在前探路,遇到陷阱壕沟立刻用袋中沙土填平。大军来到谷口,随着一声号令,士卒上前动手将堵塞谷口的木石搬开。

    密卢自认为无患,每日只管与速买饮酒作乐,忽然听说齐军杀入谷口,慌忙上马迎战。未及交战,又有戎兵来报,说:“西路又有齐兵杀来。”

    速买知道小路已经失守,无心恋战,保着密卢一道向东南逃去。宾须无追杀一阵,戎人驰马如飞,没有赶上,只得收兵返回。齐军大获全胜,缴获粮草车仗无数,并全部救回了被密卢掳掠的燕国百姓。令支百姓见齐军声势浩大,纷纷投降,桓公一一安抚,下令士卒不得杀害已投降的戎人。

    戎人很高兴。桓公将投降的山戎人召来问道:“你们国主如今能逃到哪国?”

    山戎人答道:“我国与孤竹国相邻,一向和睦相亲,不久之前还曾向他们借兵,国主一定是逃到那里去了。”

    桓公又向戎人探问孤竹的虚实和道路。山戎人说:“孤竹是东南方的一个大国,商朝时那里就开始修建城池。从这里走一百余里,有一条溪流叫卑耳,过了这条溪流便是孤竹国界,只是其间山路十分艰险难走。”

    桓公对众将说道:“孤竹与山戎勾结,狼狈为jianian,既然就在附近,定当出兵征伐。”

    这时正好有鲍叔牙手下将军高黑运送粮草到来,桓公命他留在军中听用,又从山戎降兵中挑选出精壮士卒千余人,交给虎儿班,用以补充损伤的兵马。体整三日后发兵攻打孤竹。

    密卢等人逃到孤竹,见到孤竹国主答里呵,哭倒在地说:“齐国依仗兵多势众,攻占了我国,请国主发兵为我报仇。”

    答里呵道:“俺这里正想起兵助你,只因有病在身,这才迟了几天,没想到你竟吃了大亏。这里有卑耳溪作天堑,深不可渡,俺把溪上木筏全部扣在港中,齐兵就是插翅也难飞过。等他们退兵之后,俺与你领兵杀去,替你收复疆土,岂不稳稳当当?”

    大将黄花说:“恐怕敌人自己造筏渡溪,我们应当派兵镇守溪口,日夜巡逻,才能万无一失。”

    答里呵道:“敌人造筏,我们怎能不知?”于是拒绝了黄花的建议。

    桓公领兵向孤竹行进,没走上十里,只见顽石遍布,草木塞路。管仲命令取出硫黄等引火的物什,放起大火,哔哔剥剥,烧得一片声响。真是草木无根,狐兔无影,火光透天,持续了五天五夜。

    火熄灭之后,又下令凿山开道,以便战车行进。众将建议说,山高路险,战车行进太费劲了,不如弃车步行。管仲不许,说道:“戎人的骑兵灵活善跑,我们只能用战车将他们制服。”为鼓舞士气,管仲作了《上山》、《下山》歌,下令士兵传唱。《上山》歌是:“山嵬嵬兮路盘盘,木濯濯兮顽石如梧。云薄薄兮日生寒,我驱车兮上岏。风伯为驭兮俞儿cao竿,如飞鸟兮生羽翰,踌彼山巅兮不为难。”《下山》歌是:“上山难兮下山易,轮如环兮蹄如坠。声辚辚兮人吐气,历几盘兮顷刻而平地。捣彼戎庐兮消烽燧,勒勋孤竹合亿万世。”

    士兵们唱起歌来,你唱我和,轮转如飞。桓公和管仲、隰朋登上山顶,观看大军在歌声中行进,桓公叹道:“我今日才知道人的力气居然还能从歌声中获得。”

    管仲说:“我当日坐在囚车中,怕被鲁国人追上,也曾作歌教士兵车夫传唱,人们唱到有兴致时就会忘记疲倦,所以跑得更快。”

    桓公问:“这其中究竟是什么道理?”

    管仲答道:“大凡人在身体疲倦时精神也会涣散,而精神喜悦时也能暂时忘却疲劳。”

    桓公说道:“仲父通达人情事理,才能这样呵!”

    齐军越过几道山岭后,前面又出现一座山峰,这山由一块巨型石壁形成,中间有一条小路,只能容下一人一马,车辆却无法通过。齐军车辆人马顿时堵塞成一团。桓公见此情景,不由害怕了,转身对管仲说:“这个地方如敌人有伏兵,我们必败啊!”

    桓公正一筹莫展,忽见前面山洼里走出一个东西,这东西似人非人,似兽非兽,长有一尺有余,红衣黑帽,赤着双脚,它来到桓公跟前怍揖行礼,作出迎接之状,然后用右手提提衣服,转身向山壁中间飞奔而去。

    桓公见此大惊,问管仲道:“仲父看到什么了吗?”

    管仲道:“臣什么都没看见。”

    桓公于是便把刚才所见之事告诉管仲,管仲大喜道:“那个东西一定就是臣歌词中所说的‘俞儿’,俞儿是北方山地中的登山之神,只有霸主王者才能看见。他做揖行礼,是欢迎主公前去攻打孤竹,提提衣服,表示前面有水,用右手表示溪水右面一段较深,是教主公从左面渡过。”髯翁有诗专论管仲辨识“俞儿”的事,《诗经》上说:

    《春秋》典籍数就知道,仲父何从识“俞儿”

    难道有异人传异事,张华《博物》总堪疑。

    管仲又说:“既然有水阻挡,幸而这石壁可以坚守。先暂时驻扎在山上,然后让人去探明水情再进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