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1回 秦王灭周迁九鼎 廉颇败燕杀二 (第2/2页)
一事,王稽被诛,范睢自己感到更不安。 一天,秦王在朝上长吁短叹。范睢听到,上前启奏说:“臣听说过这样的话,‘国君生出忧愁,为臣的应当自己感到羞辱:国君受到羞辱,为臣的应当以死担之。’今天您在朝中长叹,都是因为我们这些为臣的不能为您尽忠尽力,为您分担忧愁造成的,请您责罚吧。” 秦王说:“平时不准备好各方面的能力和条件,就不能应付突然而来的事情。现在武安君被诛,郑安平背叛,外边仍有许多强劲的敌手,而我们却缺少良臣猛将,这就是我所忧虑的啊。” 范睢听了心中既惭愧又有些害怕,一时不知应当对秦王说什么,只得低头退下。 当时燕国有个叫蔡泽的人,博学善辩,非常自负。他经常到各处游说,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一天,他来到大梁,碰到一个善相面的人,叫作唐举。 蔡泽问他说:“我听说先生曾经给赵国的李兑相过面,说他百日之内即可以执掌国家权力,果真有这件事么?” 唐举答道:“确有这件事。” 蔡泽又问道:“像我这样的人,您看怎么样?” 唐举仔细看了一会儿,笑着说:“先生的鼻子好像蝎子一般,肩膀比脖子还高,脸如魋貌,眉毛挤在一起,两腿蜷曲,不过我听说圣人不可以貌相,对您可能也是这样吧。” 蔡泽知道唐举在和自己开玩笑,就说:“我自然会得到富贵的,只是不知自己的寿命如何?” 唐举道:“先生的寿命,从今日算起,还有四十三年。” 蔡泽笑着说道:“我如今食有鱼rou,行有车马,身上装着金印,紫绶结在腰中,在列国君主面前都受到尊敬,这样能再活四十三年真是知足了,还有什么其他可追求的?” 此后他又到了韩国、赵国去游说,但都不很得意。返回到魏国,没想到在城外遇见了强盗,连煮饭的釜甑都被抢走了,吃不成饭,只得坐在树下喘息。这时他又遇到了唐举。 唐举嘲弄地说:“先生怎么还没有富贵起来吗?” 蔡泽*说:“我正要去寻找。” 唐举说道:“先生有金水之骨,算来应当在西方发迹。如今秦朝丞相应侯范睢举荐的郑安平、王稽都犯了重罪,他非常惭愧害怕,一定会急于推卸掉自己的官职。先生不前去秦国试一试机会,何必困守在这里呢?” 蔡泽说:“到秦国的路那么远,我现在这个样子怎么能去呢?” 唐举解开自己的行囊取出一些钱送给蔡泽。蔡泽接受了唐举的资助,于是一路向西来到了咸阳。在旅店里,蔡泽对店主人说:“你一定要把最好的酒饭端上来,待我做了丞相的时候,必定重重地酬谢你。” 店主人惊诧地说:“客官是什么人,怎么敢想做起丞相来?” 蔡泽说:“我姓蔡名泽,是天下最善辩说、最聪明的人,特地来求见秦王。秦王只要见到我一定会赏识我辩说的才能和见解,赶走应侯而让我来做丞相,相印就会悬挂在我的腰间了。” 店主人觉得此人太狂妄可笑,对别人谈起来也常常带出讥讽的颜色。 这件事渐渐传到了应侯门客的耳朵里,赶紧报告了范睢。范睢说:“五帝三代的事情,诸子百家之说没有我不知道的;文臣说客聚到一块,只要遇到我,即使众口群舌也说不过我,这个叫蔡泽的人,我不信他能说动秦王夺我的相印。” 于是范睢派人到旅店去召见蔡泽。店主人对蔡泽说:“客官,祸事来了!你不是说什么要取代应侯做丞相么,现在应侯府来人召见你,你如果前往应侯府,一定会遭到羞辱。” 蔡泽笑道:“我想见了应侯,他一定会把相印让给我的,这样就不必去见秦王了。” 店主人说:“客人,你太狂妄了,请你不要连累了我。” 蔡泽身着布衣走着去见范睢。范睢端坐在屋中等着蔡泽。蔡泽到了范睢面前只拱揖为礼,并不跪拜,范睢也不请他坐下。 范睢对着蔡泽大声责问说:“在外边到处讲想取代我而做丞相的那个人就是你吗?” 蔡泽端立在旁边答道:“就是我。” 范睢说:“你说你会取代我的爵位,能讲出什么理由么?” 蔡泽回答说:“嗨,你怎么这都不明白。这就像春、夏、秋、冬四时更替有序一样,已经成功了的就会逐渐衰退下来,能够把握住未来,更有生命力的则会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对你来说,该是退下来的时候了。” 范睢说:“我自己是不准备退下来的,又有谁能让我退下来呢?” 蔡泽说:“说起来人世之中,体魄强健,充满活力,聪明机智,能够主持正义为天下人带来幸福和恩德的不就是为世人所敬仰的贤人豪杰吗?” 范睢答道:“是的。” 蔡泽又说:“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很高的地位,因而但求安乐长寿,以至到死,能把所受爵位俸禄传给子子孙孙,世世不变,代代相承,和天地相始相终,不就是世人所说的吉祥如意,有本事的人吗?” 范睢答道:“是的。” 蔡泽说:“这样说来,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文种,他们虽然事业获得了成功,而自己却死于无辜,你是不是愿意做他们那样的人呢?” 范睢心中暗想:“这个人谈锋十分厉害,一点一点地触到事情的关键。如果我说不愿意,就落入了他设下的圈套了。” 于是假装回答说:“这有什么不愿意的。说起公孙鞅辅佐秦孝公,大公无私,兴法制以治理国家,为秦国拓辟了千里疆土;吴起辅佐楚悼王,废掉王亲贵戚的特权,培养出一支强悍的军队,向南消灭了吴国、越国,向北打退了三晋;大夫文种辅佐越王,使国家转弱为强,并吞掉强大的吴国,为国王洗雪了会稽一战留下的羞耻。这些人虽然最后都死于无辜,但大丈夫以身报效国家,视死如归,不仅于当时当世有功,而且将名垂史册,为后人所敬仰,我有什么不愿意学做他们呢?” 这时范睢虽然嘴里讲得很强硬,但却不能照旧安心坐在那里了,站起来听蔡泽继续说:“为君的圣明,为臣的忠贤,是国家的福分;为父的慈祥,为子的尊孝,这是家庭的福分。作孝子的,谁不愿有一个慈祥的父亲,作贤臣的谁不愿意扶佐一个圣明的国君?比干虽然忠贤,但殷国依然亡掉了;申生虽是孝子,但国家仍然生出混乱,他们虽然死得很悲壮,却无济于他们的君王、父亲。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的君王、父亲不是圣明、慈祥的。商君、吴起、大夫文种也都是不幸而死的,怎么是以死去换取后世的名声?比干被杀、微子离去;召忽被杀,管仲才得生。因此大丈夫活在世上,身名俱全,这是最好的;名虽流传后世,但生命却不苟全,这是其次;只有那些虽然苟全了性命,却失去了名节的人,这才是最下等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