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40节 三屯营 (第1/1页)
旅明正文卷第440节三屯营三月二十八号晨,飞虎营突入山区的第三天。 玄诚子正了正头上的道冠,捋捋颌下长须,心中默念一声“无量天尊”后,伸腿迈过高高的门槛,跨进了碧霞宫大殿。 恢弘堂皇的大殿中,站着一些身穿奇怪绿袄的“香客”。 这群军汉中唯一一名身着明国武官袍服的人,此刻正背对玄诚子,仰头打量着碧霞宫中供奉的正神碧霞元君。 “将军,喝口山茶吧。” 玄诚子来到施主身后,侧过身,露出了后边端着茶盘的小道童。 “哦,还有茶啊,多谢道长。” 这位武将转过身,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后,不由得点点头“茶不错,别有风味。” 玄诚子道长微笑着解释道“此茶乃老道祖师所传,制法独特,往日里,山下的大将军都喜喝。老道小时听师傅说,就是当年的戚大将军,也是经常来殿里喝茶的。” “呵呵,了解了解,蓟镇官兵常来此地拜神仙,这个本将都知道。” 武将说到这里,伸手从怀中掏出几个闪亮的银饼子交到老道手中“好歹也算是半个蓟镇的人了,咱爷们今天也不例外,呐,这是香火钱。” “无量天尊,老道谢过将军。” “呵呵,老道,别忙谢,本将还有些话问你。” “还请将军示下。” “嗯,你可知道,这山下军城里的鞑子,有多少人哇?” “总数在五六百人上下,俱为骑兵。” “彼辈与左右邻可有来往?” “近几日东去的多,西来的少,每日总有两三骑过路。” “呦呵,老道,我发现你很有感觉啊?” “不瞒将军,自从山下被鞑子占了后,老道日夜观望,无日不在祈盼天兵归来。” “很好,本将向你保证,用不了多久,你又可以收香客的供奉了。” 整个燕山走廊的地形是这样的从京城往东,过了蓟镇这个两山夹道的窄口后,就是长宽各有40里的遵化平原。 继续往东过遵化平原,地形会急剧收窄,变成一段长80里,平均宽度还不到一里的山区要道。 这段要道左通黎河,右通滦河,水陆并行,极其重要。 出了这段窄道后,便是另一块滦河平原。此地已经靠海,紧邻秦皇岛,北边是一系列包括山海关,喜峰口在内的险关要隘。 总之,整个燕山走廊的地形就像一个哑铃,两头是平原,中间是一根细杠。 穿越众这一次的战役计划,将会从哑铃的正中点开始破局。 至于说哑铃的左边,由于被鞑兵据守的遵化,距离明军盘踞的蓟镇只有区区八十里,双方此刻正在紧张对峙中,所以穿越众就不打算去趟浑水了。 留着遵化,让两帮人互相牵制,给穿越众收拾哑铃右边的鞑子腾出时间,这是最合理的解决方式。 这样一来,位于哑铃正中的战略要地三屯营,就成了穿越众第一个要拔掉的钉子了。 蓟镇的治所,在明初时是安排在狮子峪的。到了明英宗时期,由于和北方游牧民族的矛盾开始激化,边军守御压力增大,于是时任蓟镇第七任总兵的胡镛,便移镇位置更好的三屯营,从而开创了三屯营186年的镇治基业。 三屯营是燕山走廊中段的一处丁字路口。 此地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常年以来都扼守着北方蒙古族进贡的贡路“去喜峰二舍矣左山海,右居庸,而绾毂其中,以要贡路示重。” 三屯营这个路口,走北边的山路,距离喜峰口只有二舍,也就是六十里路。 位于哑铃窄道正中间的三屯营,距离东西两边的山海关和居庸关路程差不多,正是作为京师北方军事指挥中心的最佳地点“近边则无鞭长莫及之弊,不临前沿则有战略回旋余地”。 这一百多年以来,身为“天下第一镇”的蓟镇历任总兵官,都把治所设在了三屯营城。 从3月25日起,穿越众的骑兵部队北上越过了150里平原,进入燕山余脉。这之后部队散开,细细将方圆百余里的山脉群搜索了一番后,于3月30日,逐渐聚集在了景忠山下。 景忠山海拔610米,脚下就是三屯营城,正好俯瞰。 景忠山风景秀美,景点众多,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山。早在嘉靖二年,蓟镇总兵官马永便在山上增建碧霞宫,奉碧霞元君像,香火日渐兴盛。此后,包括戚继光在内的蓟镇官兵经常登临此山,留下许多名篇佳句。 穿越众今天登山拜庙,主要是为了收集本地情报,顺带侦查山下军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