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古人们的仪式感 (第1/1页)
第十章古人们的仪式感 古代人的作息时间并不是后世那种早睡早起的概念。 因为粮产量差,除了部分贵族和豪商,剩下大多数人每天都是吃两顿饭,剩下的时间除了必要的劳动工作之外,基本上都是在睡觉。 因为睡眠是人体热量低下时,身体的一种自然反应。 尤其是生活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的孤竹国人,一直到上午九点多钟,气温上升时才陆续起来虽然昨天族人们已经正式拜见过王诩了,但是双方的关系还是处于尴尬期。 所有的族人都远远的不敢靠近王诩,神色唯诺恭敬,小孩子们也都被家长拉在怀里,避免冲撞了王诩。 他们早上的饭食都是自己解决的,大多数人都走近丛林里,摘野果野菜之类的东西充饥,粮食和rou只能是每天晚上才统一分配。 在物质产出并不丰富的时候,财产公有化才是能够团结族人的唯一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看似不人权,但确实人类信用结构最基础的形态。 墨狼手持着工兵铲,挑选了几个年轻力壮的族人,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进森林中,族里剩下的就是一些老弱留下做一些手工活,等着其他人给他们带回来吃的。 所谓的手工活主要是编制草绳和磨石头为主。 磨石头是为了制作武器,石制武器的损耗率高的的可怕,但是在没有青铜和冶铁条件下,是他们唯一能够使用的武器。 编草绳不是为了编草鞋草匡之类的东西卖钱,而是把草绳编成草席当成被褥保暖的东西,因为没有锋利的武器能够裁割兽皮,大多数猎物的皮毛都被烧毁了,所以族内保暖的东西都是以草席为主,包括很多房屋的墙壁,都是用厚厚的草席堆砌而成的。 王诩试验了一下草席的质量,发现不只是用茅草当原材料的,还有部分藤条增加了草席的韧性,让草席的密度更密保温性更好。 不得不说,虽然没有科学知识的领导,但是实践永远能够出真知。 感叹之余的王诩忽然又想到了一个点子,这种草席可以当成捕猎洞的最佳掩盖物,而且还可以制作比较原始的渔网。 虽然不能下海打捞,但是在河里捞鱼还是轻而易举的,王诩记得后世秦皇岛地区的河流资源丰富,海岸线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西止昌黎县滦河口,加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有着小三峡之称的桃林口水库,不但能够灌溉土地,更是能够发展与捕鱼业和养殖业。 以现在这个时间段,这边的河流应该是那种往河里扔一块石头就能砸死一片鱼的那种情况,毕竟这里还是未开发的原生态。 这样能够短期的解决食物问题,等到了迁徙地弄到了海盐后,腌制大量的咸鱼,至少度过这个冬天应该问题不大。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墨怜,跟着她和族内几个老人一起试验了小半天,过程比王诩想象的要困难,主要就是藤条的柔韧性太差,编制太长很容易就断掉。 最后王诩只能退而求其次,该编制藤筐。 可惜的是虽然地处孤竹国,周边却并没有竹子可用。 第一个小藤筐被编制出来的时候,围在周边的族人们发出巨大的欢呼声,所有人看向王诩的目光充满敬畏。 尽管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够做些什么,但是从造型上就给她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感,她们无法想象藤条树枝还有茅草,除了能编制成草席之外,还能够编制其他的东西。 王诩把刚成型的小藤筐递给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瘦弱的双手高高举着藤筐,然后传递下去。 藤筐经过每一个族人的手,所有人脸上的表情竟然的相似,动作也惊人的同步,像是在举行某一种仪式一般。 这些古人给王诩最大的印象,就是这种仪式感了。 虽然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那种虔诚认真的态度都带着一种莫名的仪式感。 而这种仪式感,是王诩这个早就丧失的敬畏心和热忱感的现代人所缺少的。 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是把看似苦难琐碎的平常事情,变成一种能够完全投入认真的过程。 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上的差异。 就好比孤竹族人在苦难中苦苦求生的中依旧坚持着祈祷和祭祀,就是为了能够在苦难中寻找活下去的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