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 中华文明发祥地华山之苍龙岭 (第1/1页)
第七十八章中华文明发祥地华山之苍龙岭 在悟了法师的陪伴下,追仙太子一行人离开西岳庙,经玉泉院、西山门来到五龙桥。这里有一个大牌坊,不久就望见了一座小山鱼石,又看见一座笔直陡峭、孤峰突兀的王猛台,经过五里关,到了石门,看见小上方和大上方两座山,经过莎萝坪,到达毛女洞。 悟了法师介绍说,据说以前有人曾经在这里看见过一个毛女,所以取名叫“毛女洞”。 又经过云门、青柯坪,到了千尺幢。 千尺幢位于回心石之上,是华山第一个险境。山幢壁笔直陡立,其间仅仅只能容纳两个人上下穿行。“千尺幢”顶端,有仅容一人的石洞,当游人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从洞中钻出,所以这个洞名叫“天井”。 “天井”上有一平台,刻写着“太华咽喉”四个字。整个路形就像人的咽喉食管一样,既狭窄又突出而且很长。“天井”口处于“太华咽喉”中段,如果在这里把口子堵住,上下就会绝路。以前,莲峰之路本来无路可通,因有人从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崖隙间,探奇者循着猿猴攀爬的路径攀登,才发现了这条登山路。 一路上,凡是不好走的地方,悟了法师、张林和李子都跟大家讲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再叫大家小心。 过了千尺幢,紧接着就是百尺峡。百尺峡位于千尺幢北,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两边的石壁朋向中间,好像要合拢一样,却被飞来的两块石头从中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 通过了这个“惊心石”之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此处卡着的两块石头,是上大下小,根本掉不下来,所有安然无恙,所以这块石头也被称之为“平心石”。 张林首先从“惊心石”钻过去,他和李子指引着大家伙:“小心啊!慢点!慢点!” 追仙太子一行人一个一个安全地通过了“惊心石”。 过了百尺峡,经过群仙观,又到了老君犁沟。 悟了法师又跟大家介绍,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李耳驾青牛用铁犁开的路,形如耕地时留下的犁沟,故被称为“老君犁沟”。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人们可以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这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李耳曾到过这里,所以这里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 过了老君犁沟,经过聚仙台,就到北峰了。 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有若云台,因此又名云台峰。这里是南望华山三峰和苍龙岭的好地方。峰腰树木葱郁,秀气充盈,是攀登华山绝顶途中理想的休息场所。 游览了北峰,折返回来,经过擦耳崖、天梯,就到了苍龙岭。这里能看见左右两边各有一座杨公塔。 刚开始,大家还兴致勃勃,信心十足,劲头满满,豪气冲天,可是,走着走着,走到苍龙岭,很多人就吃不消了。 苍龙岭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其位于救苦台南、五云峰下,以其苍黑色的外部和其形状似悬龙般的地势而得名。 游人站在苍龙岭上,如履薄刃,绝壑千尺的地势使得很多游客胆战心惊。整道山梁,形如薄薄的刀刃,那么长一段路程,完全是光溜溜的石头,没有一棵树。薄薄的刀刃上,挖出了一条道路,开辟了一级级台阶,两边围上了很结实的铁索栏杆。 密密麻麻的游客,像蚂蚁一样,匍匐着,双手扶着一边或者两边的栏杆,小心翼翼地往苍龙岭上爬行着。大家感觉到,如果没有铁索栏杆的话,怎么爬得上去啊! 大家惊叹不已。很多人到了这里,看到苍龙岭这么险要,心里就犯嘀咕,有点胆怯了,腿也不自觉地抽筋打颤了。 春兰声音哆嗦着,问追仙太子:“太子殿下,我们还要上去吗?” “是的,我们都要上去,不然,白来一趟华山了。”追仙太子说。 “天啊!”夏荷说话也有点哆嗦了,“我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秋菊哈哈哈地笑起来:“你们看,你们看,夏荷的腿在打颤呢。” “谁怕了!谁怕了!”夏荷杏眼圆睁,随即换了一副笑脸,“嘿嘿嘿,太子殿下,我请个假吧。” “为什么请假?”追仙太子问道。 “我不好意思说嘛。”夏荷蒙住了脸,“女人的事儿。” 腊梅“揭露”真相了:“我记得你的例假才过去十天啊,哪里这么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