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盛尧箐万里挑一 大太太身份特殊 (第2/2页)
扬,不及二少爷为义模样周正、仪表堂堂,英俊潇洒,可盛家大小姐偏偏喜欢和为仁少爷在一起玩耍。为这件事情,三太太林氏和儿子为义少爷一直耿耿于怀。” “已经到了下聘礼、定良辰的时候了吗?” “那倒没有,尧箐小姐还没有到及笄之年,为仁和为义少爷还没到弱冠之年,盛姑娘只是喜欢和我们家大少爷为仁在一起玩耍,结果如何,两家人都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 “婚姻之事,谁知道呢?盛老爷和盛夫人对尧箐小姐百般宠爱,尧箐小姐不点头、不发话,夫妻俩是不会强按牛头喝水的。谭家人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谭家也不会随口提及此事。” “谭家和盛家果然是大手笔,过生日、一百天,连办三天宴席,连唱三天戏,我们程家班还是第一次遇到。”程班主想让蒲管家谈谈谭家。 “在谭家,只有大太太才有这样的待遇,我们老爷办六十寿诞的时候,都没有请戏班子唱戏——你们有所不知,我们大太太的身份贵重,非常特殊。” “大太太的身份非常贵重、特殊——蒲管家,您跟我们说说,大太太的身份怎么个贵重、特殊法呢?” 蒲管家沉默了片刻:“你们是外乡人,和你们说说也无妨。” 程班主、魏明远和程向东望着蒲管家,在等待下文。自始至终,程向东一句话都没有说,他对谭家的故事似乎不怎么感兴趣。 蒲管家打开荷包,将烟锅伸进荷包里面,装了一锅烟丝,用右手的大拇指按了按,用火柴点着了,“吧嗒吧嗒”地吸了三口,然后道:“大太太——原是——前朝公主——就是昌平公主,洪武皇帝最喜欢的女儿——建文皇帝的姑姑——当今皇上的meimei。” “前朝公主?昌平公主?当今皇帝的meimei?谭家的身份果然不一样,那——我们程家班这次的歇马镇之行一定要格外小心啰。” “我程五湖活了大半辈子,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造化。我们是什么人啊?我们走南闯北,不过是混口饭吃的戏子。她是公主殿下,能为公主唱戏,也算我们没有白来这人世间一遭。” “格外小心?那倒不必——程班主,您这是多虑了,见到大太太,您就知道了。” “阿弥陀佛,大太太活脱脱一个观世音转身,虽然是公主之身,但她平易近人,菩萨心肠,谭家上下,无人不尊敬她,无人不爱戴她。” “老爷虽然有三房太太,但和大太太的感情非常深。大太太以公主之尊下嫁我们老爷,谭家因此门楣生辉,宗祠有光。这份天高地厚的恩德,够谭家受用千秋万代。” 难怪昌平公主喜欢黄梅采茶调,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安徽凤阳人,黄梅采茶调就起源于安徽,喜欢乡音,人之常情。谭老爷爱公主之所爱,投其喜好,足见谭老爷对昌平公主的感情确实很深。 “感情很深?谭老爷什么还要娶另外两房太太呢?”程班主有些疑问。 “二太太和三太太是老爷后来娶进谭家的。” “后来娶的?既然谭老爷和昌平公主感情很深,他为什么人心不足,得陇望蜀,又娶了两房太太呢?” “为了谭家的烟火。” “为了谭家的香火?” “对,大太太——谭府上下已经习惯称昌平公主为大太太——大太太不让我们叫她昌平公主——她也早就忘了自己的公主身份。” “大太太是一个知书达理、深明大义的人,她生了一儿一女之后,得了产后风,便不能再生养了,为了传宗接代,延续谭家的香火,她才力劝老爷娶了另外两房太太。” “大太太生了一儿一女,香火已经有人继承,为什么还要劝老爷再娶两房太太呢?” “这——说起来,话就长了!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 “蒲管家,您能跟我们说说吗?”魏明远道,“我总觉得谭家有故事。” “行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跟你们说说也无妨,不过故事挺长,我得从汤尧禹顺说起。”蒲管家吸了一口烟说道。 “话说洪武皇帝驾崩之后,他的皇孙——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当了皇上。朱允炆的叔叔——洪武皇帝的第四个儿子朱棣早就垂涎于皇位,自然对皇位虎视眈眈。” “他联络诸王暗自扩充实力,等待时机。新帝即位不久,继承洪武皇帝的遗志,采纳几位大臣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五个亲王的封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