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冉秋云打道回府 盛小姐留宿谭家 (第1/2页)
“还是二太太考虑周全,我主要是担心两个孙子的安危,我这把老骨头不足为惜。” “还是谨慎一些为好。你们住到镇上以后,就呆在院子里面,我会安排人给你们送吃的喝的。” “只要你们不出院门,就不会被人看见。看库房的宋老爹为谭家做事几十年,是老爷和为仁最信得过的人。” “大哥,你现在能起床吗?” “能起床,我的身体已经好了,我是心病——只要仲文有救,我的病就好了。”赵长水一边说,一边掀被子,穿棉裤和鞋子。” 赵长水的精神状态确实好了许多,人一旦在精神上有了支撑,身体上的疾病就会被冲淡许多。 赵妈从衣袖里面拿出两锭银子递到赵长水的手上:“大哥,这是二太太给你的银子,你带在身上,说不定什么时候用得着。” “这——如何使得,二太太有恩于我们赵家,怎好又拿二太太的银子。” “快拿着,你们到镇上去,只需带一些过冬的衣服,这天越来越冷了,你现在就到镇上去。” “你在西街二亭桥下等赵妈,回到镇上以后,我就让赵妈领你去住的地方,今天晚上天黑以后,你再回来接嫂子、儿媳和孙子。我安排一辆马车听你的使唤。” “时间不早了,我们得赶回隐龙寺和阿玉她们会合。今天是大太太的寿诞,我们不能在李家铺多耽搁。” “二太太,您看这样行不行?”赵长水道。 “大兄弟,你说。” “我让媳妇和两个孙子到镇上去——侯三他们只会在两个小孩子身上做文章,再让我侄女儿春妮照应菊英和两个孩子。” “我们老两口还呆在这里,经常会有人上门看病,仲文不在家,我们得照应着,家里面还有这么多的草药要侍弄。” “家里面不能没有人,家里面没有人,反而会引起侯三他们的怀疑;晚上,您别让马车来接我们,我家里有一辆马车,虽然旧了些,但还能用,也别让来接我们,有长秀搭把手就行了。” “老婆子一会就回来,我留一个字条给她,让她把儿媳和孙子接回来等我,我晚上回来接他们。”赵长水考虑问题比较周到。 “行,那就按照大兄弟的意思办。” “这样也好,菊英到歇马镇以后,我让赵妈领梁大夫到库房去给菊英看病,也可以让赵妈领梁大夫到李家铺来给你把把脉。”冉秋云道。 “菊英确实要好好看看,她的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仲文出事以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 “我主要是心病,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小毛病,我自己也能看,就不劳烦梁大夫以老迈之身往李家铺跑了。” 赵长水穿好棉裤,系好腰带,穿上鞋子,走出厢房,将桌上乱七八糟的东西拾到长条桌上去,从长条桌上拿起一张黄颜色的处方纸,将一方砚台拿到桌子上: “长秀,你照应二太太先行一步,我写好留条以后就赶到二亭桥等你。” 于是,赵长水留在屋里写留条;赵妈撑起伞,搀扶着冉秋云走出正屋,走出院门。 一路无话。 主仆俩走进禅房。 从主仆俩走进禅房到走出禅房,所用的时间,不到一个时辰,这和平时烧香拜佛的时间差不多,所以,不会引起两个丫鬟的怀疑。 主仆七人回到谭家大院的时候,时间是已时过半。 这时候,正是亲朋好友登门道喜祝寿的*。 马车行至北街和西街交汇处的时候,冉秋云吩咐车夫停车,待赵妈走下马车之后,马车左拐朝谭家的大门驶去。 赵妈则沿着西街朝南走去。 赵妈赶到二亭桥的时候,哥哥赵长水已经在北桥头——路东边霍家祠堂东边的树林里等候,他头上带着一个斗笠,身上穿着一件蓑衣,棉裤的裤脚卷到小腿肚的上方,脚上穿着一双草鞋。 赵长水将斗笠的前沿压得很低,他之所以站在霍家祠堂东边的树林里,并将斗笠压得很低,是担心路过祠堂的人认出自己来。 赵妈沿着祠堂对面一条仅能走马车的路朝西走,赵长水跟了上去。 行百十步,赵妈右拐走进一条比较宽的巷子。冉秋云安排的住处就在这个巷子里面。 朝巷子里面走百十步,左边有一个院门,这里是谭家药铺的仓库,谭为仁安排一个老人在这里看仓库,眼下已经进入初冬季节,仓库里面不宜储存太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