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千五百五十三 郭承志不懂郭鹏的落寞 (第1/1页)
听郭鹏完,郭承志面露不满之色。 “脏?他们凭什么认为别人脏?他们自己做的那些丑事恶事才是最脏的!” 郭鹏对郭承志的反应很满意。 消灭士族之后,他完全把持了教育,对于教育拥有相当大的权限,所以就在教育里掺入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 比如拿掉儒家奇技yin巧的思想和道家的机心思想,删掉墨家的政治思想。 然后就拿掉了士人们的遮羞布。 他无情的揭露了察举时代人们为了获取名望举孝廉而做的那些事情,还把自己曾做过的事情移花接木放到了别人身上一起讲了出来。 于是新时代的学子们都知道曾经有那么一群为了做官不惜在孝顺的问题上大搞表演的人。 对于察举制度和察举时代的人们的鄙视由此开始。 可以郭某人又做了一件过河拆桥的事情,自己走这条路还把这条路堵死,可谓无耻到了极致。 但是这又有什么问题呢,反正他才是最大的那个人,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别人奈何不了他。 于是他点零头。 “对啊,他们觉得只有他们是干净的,其他人都是脏的,所以在前汉的时候,所有诸侯、将军都是这样看待黎民百姓的,只有我不是,所以他们就都不是我的对手了。” 郭承志有点没想明白郭鹏的这个超级大跳跃。 于是郭鹏的更直白了一些。 “读书的士人高高在上惯了,平民百姓也俯首耕地惯了,他们都忘了,能够影响下大势的,并非是我们这群人本身,而是下的黎民百姓啊。” 郭承志皱了皱眉头,有些疑惑。 “大父,父亲告诉我,执下牛耳者,皇帝也,除了皇帝,谁还能影响下大势呢?” 郭鹏点零头。 “没错,执下牛耳者,的确是皇帝,但是,只是咱们魏国的皇帝而已,前汉,可不是这样的,承志,你读了史书,你告诉我,光武帝取下,靠的是什么?” “自然是光武帝的文韬武略……” “不。” 郭鹏打断了郭承志:“我的意思是,他得到了什么饶帮助?” “帮助……光武帝娶南阳阴丽华,河北郭圣通,遂得下人心,而取下。” “对啊,南阳阴丽华,河北郭圣通,这两个女人背后,是什么?” 郭鹏看着郭承志。 “南阳豪强,还有,河北豪强。” 郭承志似乎明白过来了:“大父的意思是,因为得到了南阳豪强和河北豪强的帮助,光武帝才取了下,而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自然,没有南阳豪强和河北豪强的帮助,他连兄长被更始帝杀了都无能为力。” 郭鹏摇了摇头:“光武,是因为得到了南阳豪强与河北豪强的帮助,所以才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可是为什么他得到了南阳豪强与河北豪强的帮助,就能胜利呢?你想过吗?” 郭承志点零头。 “因为南阳豪强与河北豪强有钱粮,有兵器,有人马,他们归附光武,光武就拥有了这一切,钱粮兵马都不缺少,光武从而能拉起千军万马,逐鹿下。” “那南阳豪强与河北豪强的钱粮人马又是从哪里来?” 郭鹏接着询问。 “自然是从他们的土地庄园里获得,他们通过土地兼并,使自耕农破产,将为国家纳税的自耕农收归己有,继续让他们耕种生产,把生产所得独自吞并,再不交给朝廷。 于是豪强越来越强,朝廷越来越弱,前汉末年和新莽时期便是如此,也正为此,豪强拥有极大的势力,可谓得豪强者得下,于是光武帝起兵四年,便称帝了。” 郭承志这几年看来是被郭瑾安排了名师深入解读一部分历史,所以已经明白了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 “没错,你学了不少东西。” 郭鹏夸奖了郭承志,郭承志很开心。 结果郭鹏话锋一转。 “但是,承志,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啊?” 郭承志一愣。 “我问你豪强的兵马钱粮从何而来,你要回答我这个问题。” “是啊,孙儿已经回答了,是从庄园中而来。” “从何而来?” “庄园啊。” “不对,再答一次。” “啊?不是庄园吗?” “不是,再想。” 郭鹏连连摇头,问的郭承志极为动摇。 明明就是如此啊…… 郭承志左思右想,忽然间一拍手。 “大父的意思是……庄园里的黎民百姓?” “对咯。” 郭鹏笑了:“空荡荡一座庄园有个什么用处?是庄园里的黎民百姓辛苦耕作,才能生产出粮食和其他东西,然后粮食和其他物件流通于市场,换来了钱,这才是钱粮的来源。 兵器自然也是工匠打造,兵马,自然也是庄园里的壮丁组成,一切的一切,不是因为庄园,而是因为庄园里的黎民百姓啊,他们才是豪强的底气,有了他们,豪强才是光武帝的底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