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零九章、暂且别过 (第1/1页)
张居正关于《整顿学校的若干意见》题本送到皇上手里,朱翊钧第一时间做了批谕。 因为与水墨恒在对待官学的问题上没有分歧:一律裁汰害群之马和占着名额的老童生。 分歧只在于私立学院。 所以,题本上对官学的态度十分明确; 对私立学院终究没有用查禁这种极端的方式,基本上采纳了水墨恒的建议:规范管理,考核把关,给予一定的生存空间。 而对于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如何心隐等,题本中自然不会提及。 …… 何心隐得到确认消息后,向水墨恒辞行。 算来也在天上人间待了一月有余。 虽然水墨恒本心认为,与何心隐并不是一路人,年龄不说,就是观点也不合:满大街怎么可能都是圣人?若人人都能成为圣人,这个世界将变成啥样子? 别说成圣,就是放眼当下,找一个能当好首辅的都不行。曾在夺情一事上,吴中行和赵用贤等人鼓吹“萧规曹随”,就是明显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结果,张居正南归葬父,看看吕调阳和张四维他们,重大问题上根本控制不了局面。就连“度牒制”这样的问题,在水墨恒眼中算不上很棘手,吕调阳都搞不定。 面前横两个大咖,他就慌了,不知所措。还是适合当副手,只管埋头做事,不拿主意。 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容忽视。并不是说,一个人能做好的事,别人都能做好。 无疑,何心隐的观点,适合给那些市井小民打鸡血,给他们爆棚的信心,让他们找回自信。 就像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那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确,将相并非天生,但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当将相。 何心隐作为当下陆王心学的核心代表,毕竟提出了一套理论体系,在文化领域属于开拓性的人物。 观点不合,可以保留。 但他这个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由于何心隐住在天上人间这阵子身份并未公开,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所以水墨恒无法为他大摆宴席饯行。 只叫来了邹元标。 三人同桌。 客气的话何心隐自然没少说。 但水墨恒心知肚明,自认为只是尽力而为,并没有决心誓与张居正周旋到底,从而为何心隐鸣锣开道。 本也不求感谢,只求内心安稳,更多是为了拯救张居正。 酒过三巡。 水墨恒问:“老人家,此番前去,不知要奔向哪儿?” 何心隐答:“和以前一样吧,四海为家,全国各地讲学。虽然我的学说不被当政者所喜所容,但还是希望被更多的士子了解,若能领会其精髓,那就更好。” “私立学院将面临整改,重新洗牌,这已成不可逆转的事实,恐怕以后能让老人家讲学的学院并不多。” “反正哪儿需要我,我便去哪儿。自我决定放弃科举一途,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里,至死方休吧。”何心隐说得极其悲壮,但言辞中莫不透漏着一股执拗劲儿。 “好!干!” 水墨恒举杯,对这种精神还是非常推崇。无论成与不成,学说有多少人接受,理想不曾泯灭。 “先生,此去一别,不知何时能见?”邹元标有些伤感,自与何心隐相识之后,便引为忘年交。或许因为同是陆王心学的追崇者,心与心更容易接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