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西天古刹群魔乱(上) (第2/2页)
兴定是要人头落地的,玄奘心里想着要是自己说错什么话惹得他不高兴,就算是再多谨言一句丢了性命,也要将婉儿施主换回来。 三人不缓不慢的走进深宫后院,民间长传百花缭乱犹如仙境的御花园便在前头,一路渐行身边竟引来蝴蝶飞舞。 有一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更是落在玄奘的肩头,玄奘行到此处,心里也渐渐放下了戒备,见有蝴蝶飞落,一时间却起了顽心,伸出手臂去捉肩上的蝴蝶,那蝴蝶却也不躲避,就这样被玄奘捉到了手心中,玄奘害怕弄伤了它,便缓缓放开,那只蝴蝶却像是有灵性一般又飞落在玄奘的肩头,不肯离去。 正当此时一声严肃却又颇具情感的声音传来。 元婴,这些年你在滕州受苦了。玄奘抬头看去,只见眼前一位身穿金丝龙袍,头戴宝冠的中年人映入眼帘,这中年人身高八尺龙须方锦,走起路来甚是威风,气质却连玄奘身旁的滕王爷也略逊一筹。 玄奘心里想着,这应该就是唐王殿下了,刚刚只知道和蝴蝶玩耍,竟不知不觉直径走进了御花园,见到了唐王殿下。 玄奘心里有些紧张,脸不由得又红了起来,正想着待会要如何替婉儿施主求情,却听到身旁的滕王爷开口道。 臣,李元婴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罢便要俯身跪下。却被唐王伸手拦住,唐王笑道。 臣弟快快请起,昨日臣弟不是答应朕,除却上朝时你我二人以皇兄相称。 皇弟,这些年你替朕治理滕州,朕还没有好好的封赏你呢。 滕王爷低头说道,这些年滕州安定乃是圣上天恩浩荡,臣弟不敢贪功。 唐王笑道,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如此客气,想必这位小兄弟就是金山寺玄奘法师吧。 玄奘听唐王和自己说话,一时间心里有些紧张,便小声道,小…僧法号玄奘,只是年方幼小,佛法微薄不敢称作法师。 唐王哈哈笑道,小法师不必过谦,国师说法师是佛教弟子金蝉子转世,想必也是定有过人之处。 玄奘听了后,面色更加羞愧,小声说道,小僧只是一介凡夫俗子还未长大,更没有过人之处。 唐王刚想说话却突然想起来忘记了什么,便开口道。你瞧瞧朕,真是老糊涂咯,竟把正事忘了。 唐王转身对小太监开口道,你去将国师宣来,就说金山寺玄奘法师已经到宫。 叫他速来觐见。 是。小太监回应了一声,便匆匆离开了御花园,只等的不一会,就看见一个身披黑袍斗篷,行为怪异的陌生人快步走了进来,见到皇上便拜。 唐王笑曰,国师不必如此,你我君臣之礼就免了吧。 谢陛下,黑袍人起身作揖。这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滕王爷与内心有些紧张的玄奘。 黑袍人开口道,小僧拜见滕王爷与玄奘法师,说罢便又要跪拜,滕王爷急忙将他扶住,开口笑道。国师怎可行此大礼,本王没想到,国师昨日所言与今日所发生之事居然丝毫不差,国师当真是神人也。 黑袍人起身笑道,小僧这不过只是小道尔,让王爷见笑了。 这位便是金山寺玄奘法师吧。失敬失敬,阿弥陀佛。说罢黑袍人便合起手掌念了声佛号。 玄奘见黑袍人如此,心里不免有些吃惊,一时间脸上又泛起红晕,只得小声说道,原来国师也是佛门弟子。 黑袍人开口笑道,正是。小僧法号悟虚,又名利谛霍。这时唐王笑着说道,国师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端的是法力无边,能使万仗湖水一夜结冰,又可让浩瀚山峰平地而起,国师,你又何必在玄奘法师面前太过谦虚呢。 黑袍人笑道,小僧这些不过是小道尔,比起金蝉子转世的玄奘法师,却是不敢做比较。 玄奘红着脸小声答道,大师太过抬举小僧了,小僧只是一个众多普通佛家弟子的一员,更不是金蝉子转世。 黑袍人笑道,玄奘法师就是金蝉子转世,因为玄奘法师有一颗“赤子之心”。一旁的唐王听的有些奇怪,开口问道。 国师,这何为赤子之心。 黑袍人笑道,陛下,恕臣无法奉告。天机不可泄露。 唐王有些生气,严声道,连朕也不可以知道吗,黑袍人笑道,这世间万物皆有定数,陛下又何必为难小僧强行道破天机呢。 唐王忍了忍只好作罢,国师的脾气他是清楚的,若是他不愿说,就是百般酷刑,大罗神仙来了也难叫他开口,当下只好作罢。 黑袍人带着一张青铜面具,面具像是一只猴子却又似笑非笑,十分诡异,此时黑袍人突然抬头面向玄奘,玄奘被吓了一跳,却不理解黑袍人这是何意,只觉得心里又有些紧张。 黑袍人笑道,小僧这副模样没有吓到法师吧。 玄奘惊魂未定,一个时间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听黑袍人又道。 请问玄奘法师是如何理解“佛”这个字的。 玄奘小声说道,小僧佛法微薄,头脑更是犹如榆木,连经文都难以琢磨透彻,不敢与大师论佛说道。黑袍人笑道,玄奘法师不必太过谦虚,今日只是两个佛门弟子相互探讨佛法,法师若是颇有斩获,还望不要对小僧隐瞒才是。 玄奘见无法推辞。只好小声开口道,佛祖有云。心有大善者,为佛,心有中善,则为菩萨境。心有小善则为罗汉境。若是心中无善,则饱受轮回。若是心有大恶,则当以佛心感化,此为佛。 噢?黑袍人笑道,那请问玄奘法师,当今众生又如何。 玄奘红着脸小声说道,小僧从小在寺院里长大,至于外界之事更是不敢妄下定论,只是一路走来见到黎民百姓皆安居乐业,所有人脸上都露出满足的神色,想来众生皆离苦得乐。 黑袍人笑着对皇上说道,众生离苦得乐却不假,那是因为当今陛下乃是明君,造福百姓,所以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可试问玄奘法师,难道说这就代可以表众生无罪了吗。玄奘心里有些疑惑,开口道,众生有罪,众生怎么会有罪? 黑袍人笑道,众生皆为一己私欲,贪嗔痴恨。为了满足自己口腹之欲,就要伤害无辜的牛羊,为了得到一时的利益,就要尔虞我诈。 玄奘法师你说,众生难道没有罪吗。 黑袍人开口又道,我佛慈悲,此等罪孽就连观音菩萨都曾嗤怒,地藏王菩萨更是立下誓言,地狱不空,吾不成佛。 世人为何要饱受六道轮回之苦,难道这不是世人咎由自取吗。 玄奘听后哑口无言,佛经中常讲三世因果,今生种下恶果来生便得下恶报,佛经中更说要度化世人,脱离苦海。 玄奘自小受佛经熏陶,虽然年级还小,有些佛经感悟生涩难解不及师兄们领悟的透彻,可却一心向佛,时时刻刻想着要多行善举,度化世人。此时听到黑袍人这般谈论论,虽有些激进却与佛祖所说丝毫不假。 玄奘小声道,小僧愚钝,小僧认为世人纵有千般错,佛门弟子也应该以我佛慈悲之心度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