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祈求冥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祈求冥福 (第1/1页)

    为免犯“重丧”,又停柩七日。

    孝子贤孙披麻戴孝,孝妇孝媳朝三暮四,孝属日夜守灵,朝夕祭奠,伴宿陪夜。每日早晚在灵前长供酒饭,以保死者在阴间酒足饭饱。祭品力求“全须全尾,有头有尾,带皮带鳞”,以表示对死亡灵的全心全意。祭品只能摆八样,或六样,五样则出“忤逆胎”,四样会出“叫花子”,后人对先人大不敬,亡魂就会怪罪,降下灾厄。至少当后人真正遇到灾难时,再求先人庇护,祖灵是不会应允的。

    人固有一死,面对死亡,甚至是突如其来的非正常死亡,宗族并不会手忙脚乱,因为早有一整套复杂的丧葬礼仪,在等待着生者去cao作实施,要踏着祖先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完,要照着祖先留下的规矩,一样一样去做。实施和参与者如同在进行一场表演秀,专注于仪式的各个程序,每一个细节,要求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做得准确,不走样。丧葬仪程,既神秘又复杂,既神圣又*,不仅有许多禁忌,且有许多暗规在其间,凡是违背这些仪程规约的行为,均视为“犯丧”。犯丧者,欺枉神灵也,视为生者之大忌。族人相信,按照传统去做,能够令死者满意,亡魂可得安宁,才会换来祖先在冥冥之间的福佑,若是违背了传统,生者不能放心,死者不能安心,则会有灾祸降临。

    谢家兄弟自然也不遗余力,不甘落于人后,不敢招灾落祸。请殡仪队奏丧乐,打丧鼓,唱丧歌,跳丧舞,念“十二只药方”经。

    出殡前三晚,请庙里的和尚来做水陆道场,诵《法华经》。俗话说,和尚通天堂,道士通地狱,请和尚作法事念经,以减轻死者的罪恶,促使亡魂早日升上天堂。佛教认为凡是人死后,除罪大恶极者立即下地狱,德功善功圆满者立即升天外,一般并不能立即转生。未转生的亡灵不是鬼,而叫“中阴身”,时间通常为四十九天。在此期间,孝眷如能请僧人为他做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得更好。民间流传的说法,假若一个人生前作恶太多,注定来生要托生畜类,当他死后如亲眷为他大做佛事,听到僧人诵经,知道佛法的道理,当下忏悔,立意向善,就可能免除做畜牲,而重生为人了。

    每念一堂经,要烧一盆纸钱。亡魂去“鬼域”报到,需要路费和礼品,赶快烧纸钱,给死者提供足够开销的“经费”,赶快祭酒食,给死者加餐,吃点营养品,补充体能。“鬼域”既主宰人界各色人等的福祷寿命,同时也对人生前的善恶给予报应,有冤的诉冤,有罪的受罪,欠债的还债,欠命的偿命。亡魂到“鬼域”要接受阎王,判官的审讯,辩别善恶与好坏,好的送入天堂或“鬼都”,下世再可转生为人,坏的要下地狱,接受十八样酷刑,来生转世为畜牲。且阴间的判官也常制造冤假错案,必须通过和尚走后门送礼,送了“礼物”,坏的可以判成好的,好的没送“礼物”,就会判成坏的。

    出殡前晚,尤其隆重。举家不眠,合家大小泪不干。

    和尚设香案,摆斋供,张功德画,挂榜文,拜三昧十五忏。和尚头带莲花冠,脚登方靴,玄衣玄裤,绛色僧袍,神色肃穆,咿咿呀呀地边唱边舞,敲敲打打,又蹦又跳,手执“引魂幡”,作招引状,为亡者超度。嘴里念念有词,唱起开路歌:魂兮魄兮,你早回家,路途迢迢,你尽管走,关山险阻,你莫害怕。江河上我为你借舟船,黑夜里我为你举火把,饥寒中我为你送衣食,烈日下我为你奉清茶,跌倒你要爬起来,迷路你要多问路,金玉美女莫贪恋,千呼万唤莫回答,贫贱唯有家乡好,父行千里儿女牵挂。魂兮归来,伏维尚飨!

    五更时分,搭“望乡台”。桌上摆椅,椅上披一件亡者的生前衣衫,上面罩把雨伞。长媳打开大门向西连续大喊三声:谢清泉回来吧!亲生女儿提了贴着亡者生辰八字的白灯笼,沿着本村河港,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悲哭嚎叫,高呼父亲的名字:谢清泉回来呀!其后,由孝长孙答应道:谢清泉回来了!三步一呼,三步一应,一呼一应,直至引魂回灵堂。和尚从灯笼取下生辰八字的贴条,再沾到椅上亡者生前的衣衫上,以期望,或表示,死者的灵魂返归于衣衫。

    和尚手摇铜铃,敲打铙钹念完经,再用一匹黑布,一头盘椅上亡者衣衫上,另一头由人牵着拉直,布置成一条“奈河桥”。长子长媳分站两边,一人伸一只手合捧灵牌,其他孝子一人出一只手共抬着冥衣裳,其他亲眷则拉扯着“奈何桥”布。灵牌和冥衣裳慢慢地在“奈河桥”上移动,持雨伞者立其身旁,边不停地转动雨伞,边紧随着脚步跟进,象征亡者过“奈河桥”。每移动一尺,和尚便将用以占吉凶的牛角“告”,掷于地,若是圣告,则继续前行,若是阴告,就说桥神不肯让亡灵过河,吩咐子孙下跪求情,亲眷烧纸钱送礼。

    谢清泉过“奈何桥”时,却频出意外,颇不顺利。先是灵牌翻了,重新来过,鞋子又掉了一只。

    张治邦就嚎啕大哭:我的哥啊,有福之人六月生,无福之人六月亡,我的哥啊,有福的亡人桥上走,无福的亡人落下桥,哥哥呀,你真是命苦到底了!

    子孙下跪,是阴告,烧纸钱,还是阴告。

    和尚便说:恐怕是亡灵有未了之事,不放心,不肯过“奈河桥”。

    宫喜鹊哭:有福之人死夫前,无福之人死夫后,对我今后的生活,你是不是放心不下?

    是阴告。

    谢雄哭:阿爹呀,你是不是未能亲眼看到我生崽啊?

    仍是阴告。

    谢汉哭:阿爹呀,你是担心谢碧桃的未来呀,阿爹呀,我一定视为已出,抚养她成人,一定培育她成才,你放心去吧!

    这才是圣告。

    亡灵过了“奈河桥“,喝了”王婆汤“,和尚指引死者认祖归宗应走的路线:每一个人都会死,不要贪恋生前的事了,不要再想回家来,只有西方才是安乐的故土,快快活活地去吧,路上有孤魂野鬼的地方,你不要停留,唱唱笑笑地去吧,一直走到祖宗居住的群落,那里才是最快乐的归属,蹦蹦跳跳地加入吧,祖先正在等待你!

    次日凌晨,启灵祭。是时,礼生主持公祭仪式,短笛,长箫奏“小乐”,僧人领唱诗经,边唱边走踢踏,孝子,孝友,宾客,族亲,躬腰紧随其后,进行绕棺转丧,走8字形路线。一段完后,击丧锣九响,唢呐奏“大乐”。周而复始,以长孝子诵读祭文为结束。

    将要启柩前,亲属跪在灵堂前,长侄打着纸伞,长孙端着灵牌,次侄打着引魂幡,次子谢汉手持三根香火,长子谢文脚下放着灵前烧纸用的丧瓦盆,长媳抱着“焰食”罐。吉时一到,司仪喊道:披麻带孝啦!接着指挥:各屋点灯啦!准备粮米啦!打扫囚土啦!搬凳的靠前!阴阳先生靠前!

    大家各就各位。此时,阴阳先生念咒,挥斧把放在灵堂门左边的清水碗,连碗口上横放着的一根柳枝,一根桑枝,都砍了,谓之“斩丧”。同时,司仪喊道:今日良辰吉日,斩丧大吉,孝子举哀。

    五服之亲穿丧服,哀痛号哭。抬棺之人应声涌进,左右各四人,分立站好,手托棺材底。孝子孝媳,手拉手,围着棺材顺走三圈,又倒着走三圈,俗谓“圆材”。

    棺一启,灵一驾,长子谢文即举丧瓦盆过头顶,一下子摔破,碎碎平安,越碎越吉。

    祖宗成法,摔丧盆,只能由长子来摔,长子不在场,由长孙来摔,其他诸子不能染指。出殡时的引魂幡,也只能由长子打,父亲死以左手打着,母亲死以右手打着。若是长子殁于父母之先,次子无权打幡,由长房重孙打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