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梁园旧宾客_第11章:有你皆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章:有你皆好! (第1/1页)

    1、护城河边的凉亭,一条小径通往那里。

    贾谊和芷兰两人的脚步犹疑着一路走来……

    芷兰一路摆弄着腰间的束带,感觉到自己手指些微的颤抖,她有些懊恼,可那双手却怎么也无法控制,只好将束带挽缠在手上。

    贾谊则是环顾左右,不小心脚下绊了一下,听到响动芷兰回头,贾谊赶紧干咳了一下,手背在身后,仰着脸朝前走去。

    二人来到凉亭下,芷兰倚靠在栏柱上,手上仍然紧紧挽缠着腰中的束带,眼睛却不时地瞟着河上风景。

    贾谊站在亭子一边,手扶着栏杆望护城河中的水鸭,望了一会儿,回头见芷兰沉吟不语,上下打量了她一眼,似乎看出了她的不自在,不禁暗自笑了一下。

    贾谊:“哦……”

    芷兰:“嗯……”

    俩人几乎是同时张口,一下子又同时噤住。

    芷兰不禁笑起来,这一笑竟就恢复了本性,直笑得花枝乱颤。

    贾谊歪着头,饶有兴趣地欣赏她的笑姿,笑着先开口:“芷兰小姐,贾生一向以为你是个敢作敢当,心直口快的,刚才那会儿怎么也缅腆起来?这可太不像你的作为哈!”

    芷兰的笑声终于打住,微笑说:“怕你嫌弃我一个小女子没见识,哪里有向太傅求教的份儿。”

    贾谊:“你哪里是一般女孩子,贾生早在长沙国就听说过你的。”

    芷兰:“哦,我的名声都传得那么远了么?可也不知外人是怎么编排我的。”

    贾谊微笑:“那怎么能叫编排?尽都是些夸你的话,说睢阳侯爷家虽说没有儿子,却有位千金,秀外惠中,志向远在男儿之上,是一般王候将相家的纨裤子弟远不能及的!”

    芷兰故做惊讶:“是这样吗?咱也久仰您贾太傅的大名,那可是天下第一大才子,您书写的《过秦论》叫人读了真是如雷贯耳,天下多少读书人都难望其项背呢!”

    贾谊亦惊讶:“不知芷兰姑娘都曾读过哪些书,先秦时的诸子百家都有哪一家是入得了你法眼的?”

    芷兰:“小时候爹爹因把我当男儿教养,也是上过几年私塾的,所有男子读过的书咱一本没落下。要说起先秦诸子百家,那是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汉家开国尊崇黄老,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咱想这里面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吧?”

    河面上有小船慢慢驶过……贾谊的目光追逐着那小船,开始侃侃而谈:“说起我朝开国后所尊崇的黄老之术,那已经不是原先意义上的黄老思想,它是杂揉了法家、墨家等等多家学说的一种新的黄老之术,所谓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事实上,我汉家开国以来,基本上一直是外用儒术,内用黄老,若说儒术是治外,却也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稳了国家才稳,丝毫动摇不得。”

    芷兰在这贾谊说话间眼睛盯着他一眨不眨。

    贾谊慷慨激昂中偶尔回头看她一眼,自觉有点失态,便笑着:“噢,这些不是一下子能讲清楚的道理,不过你能说出刚才那些话,已是真正读过一些书,非一般小女子可比的,足以令贾生刮目相看!”

    芷兰闻言竟羞涩起来,对贾谊一拱手:“哪里,不过老师面前直言不讳,知道说错了也不会被大人笑话。”

    贾谊亦谦虚地一拱还礼:“本太傅也不过一介书生,这些年得皇上陛下和各方学子们抬爱,实是徒有虚名。”

    芷兰:“先生不必过谦,更无需枉自菲薄,依咱的小见识,先生身上的学识与气质,像极了您《吊屈原赋》里的那位楚大夫,只不过比较起来,大汉不是当年的楚国,朝廷此前对太傅的贬谪也只暂时,一时不得不如此罢了,咱想梁国水浅,养不了您这条大鱼,这里终究不是先生久留之地,说不定哪会儿,朝廷就将太傅召回长安了,到时候芷兰就有再多的学与问想要请教先生,只怕也是不能够了!所以这会子才不揣冒昧地向先生求教,请先生千万不要怪罪芷兰的冒昧。”

    贾谊笑着点头:“姑娘的这番话甚是了得!你虽远离庙堂,却把朝廷里的事看得如此透彻,实在难得!不过本太傅不知今儿姑娘是被什么事给困住了,一定要向贾谊一问究竟呢?”

    芷兰:“哦,太傅休怪,芷兰刚才扯远了。是这样:在下此前看太傅的书文,总有些深重的忧虑,想我大汉眼下正是四海升平的盛世景象,虽说北部边境还时有匈奴在侧,自觉不足为虑,先生何故如此忧郁?是先生眼下屈居梁国,尚不能一展平生之志以致不能释怀,还是先生眼里真的就是天下危急四伏,随时都会有反贼叛乱或者分疆列土之险呢?”

    贾谊思忖须臾方开口:“姑娘能对贾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在超出了本太傅对你的估量,那贾生也不揣冒昧,以士待之,信口开河了!”

    芷兰拱手:“多谢先生以士礼相待,芷兰愿恭听先生畅言!”

    贾谊一摆手示意她无须多礼:“在贾生看来,眼下大汉天下最大的危害莫过于诸侯王分封国的日益强大而中央政府管辖能力的鞭长莫及。时至今日,秦之兴起与灭亡,早显示分封制与当今天下一统之治不再相宜,分封国诸侯王的存在,无论大小,都势必会对中央朝廷造成威胁……”

    芷兰小声地重复:“威胁?”

    贾谊:“本太傅所言这些或还为时尚早,以后的情形自会印证:诸侯做强其势必反!这并不取决于天子朝廷对某一诸侯国的亲疏远近,而是天下大势所趋,只在早晚。”

    芷兰:“那朝廷要怎么样才能避免您所说的事情发生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