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记(下) (第1/1页)
潘三郎犹豫良久,才道:“那座宅子的主人不准我们泄露他的身份,官人不妨先去看,如果看中了,我再告诉官人,官人看这样安排行不行?” 范宁笑了起来,“你不是说他卖宅子有些条件吗?他有什么条件?” “他不卖给商人,当然,商人也买不了,不卖给辽人和西夏人,另外他必须知道买家的背景后,他才决定卖不卖?” ”这有点不公平啊!他不肯泄露自己的身份,却要了解买家的身份。” “谁让人家宅子肯便宜卖呢?” “好吧!宅子在哪里?我们去看看。” 潘三郎叫了一辆牛车,带着范宁沿着朱雀门街向国子监西门方向而去,大约走了一里路,不远处出现一条河流,这是蔡河,将太学一分为二,一座桥横跨在蔡河上,范宁记得这座叫做飞云桥。 “就是那座宅子!” 潘三郎指着桥头北面的一座宅子道。 两人从牛车上下来,范宁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桥头南侧的道路倒是很宽,也很平坦,仿佛是一片广场空地,空地上靠桥头处站着不少小摊小贩,还有一个打拳卖艺的摊子。 空地和宅子高墙之间是一排商铺,万氏真珠匹帛店、大明钱铺、李家玉钏金珠店,这三家店铺颇有气势,黑瓦飞檐,铺面宽阔,三家店铺背后就是一堵黑瓦高墙,里面大树参天,看得出这座宅子很古老。 范宁又转头向街道南面望去,南面数十家小店铺则紧靠路边,各种小吃铺、包子铺、果子行、杂货铺琳琅满目,十分热闹,诸多小吃铺的南面便是太学的高墙,国子监库的三座高楼就矗立在不远处。 这座宅子的东面有一条种满柳树的小路,小路一边是这座宅子的高墙,而另一边则是普通民房,宅子的大门就开在小路上,离主街很近。 范宁忽然发现自己犯的一个小错误,自己一心想买五亩的宅子,便想当然地以为这座宅子是五亩宅,现在才发现并不是。 “这座宅子多大?” “占地八亩!” “居然这么便宜?” 范宁着实有点吃惊,刚才看的五亩宅,一万三千贯买下来,两千六百贯一亩,而这座宅子八亩才卖一万六千贯,两千贯一亩,便宜了很多。 而且那着宅子就是很普通的民宅,一点品味都没有,而这座宅子像官宅,几棵古老的参天大树便显示出的它的品味。 “怎么样?” 潘三郎笑道:“外部环境还不错吧!安静而不失热闹,我进去过,在房宅内完全听不到大街上的嘈杂声。” “这么便宜又不错的宅子为什么没卖掉?”范宁有点怀疑,不会也有什么蹊跷吗? “怎么会没有人买?” 潘三郎哑然失笑,摇摇头道:“挂出一个月来,多少人想买这座宅子,还有人拿着黄金来求买,可人家就不卖,买主若是谈吐粗俗,暴发户的模样,主人甚至连房子都不给看。” “你店铺门口的布告上不是写房东急需资金吗?” “那是我写的,实际上也不是那么急,房东确实是在筹措一笔钱,但又不想随便卖给普通人。” 范宁明白了,欣然笑道:“进去看看!” 范宁注意到这条种满柳树的小路也不窄,一直向北应该通往某条大街,但走的人却很少,倒有点让人奇怪,范宁问道:“这条路向北到哪里?” “这条路的尽头是明光寺,过了明光寺再向北走就是内城护城河和城墙了,不过这条路向前走一里就是保康门瓦子的西门,那里面很热闹,是京城的第三大瓦子,仅次于潘楼街瓦子和州西瓦子。” 范宁点点头,目光又转向了这座大宅的门楼,这座大门颇有气势,黑瓦门头,大门宽阔,镶嵌了两排十六颗大铜钉,上面有两个碗大的兽头铜环,两边抱鼓石足有五尺高,还有四级台阶。 若大门开启,马车可以直接驶入府宅,不过大门旁还有一扇小门,估计平时是开小门,主人在这里下车府,马车在前面有一处专门给马车用的入宅门。 范宁便知道这边不是主人常住的主宅,应该是别宅,否则门头上面就应该有牌匾,现在上面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挂,只有别宅才会这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