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返奉 (第1/1页)
李昊的军火方案刚刚摆上张作霖的案头没多久,奉天就传来紧急电报:电令吉林省长李昊火速返回奉天述职。接到电报,李昊片刻没有耽误,辞别孙列臣后,立即登上专列返回奉天,专列还未进站,侍从武官就报告李昊:“将军,帅府刚刚打来电话通知,大帅将亲自在站台迎接,您要准备一下了。” “我知道了。”李昊点点头,挥手让侍从武官退下。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列车缓缓驶进奉天车站,张作霖让张作相带他迎接,自己则在车站休息室来回踱步,贩卖军火在乱世之中绝对是暴利,但这会不会给自己在未来逐鹿中原带来麻烦,他拿不准,所以他赶紧把李昊给叫了回来,因为他相信自己新收的这个义子绝不会无的放矢,做出对奉军不利的事情,不过不听他亲口说出来,心就是不定,想着,张作霖不由得笑骂了一声:“妈了个巴子,就因为你小子,老子起码少活十年!” 谁知话音刚落,外面突然传来一声爽朗的笑声:“哈哈,不能,父帅长命百岁,广进财源,怎会少活十年?” 张作霖一听这声音,不是李昊就没别人了,不由心里一亮:“你小子进来说话,路上辛苦不?” 李昊和张作相推门进屋,张作霖一看:“小风,怎么瘦了这么多?” “本来有点膨胀,但是一看父帅和作相老叔身居如此高位还为国家这般辛劳,一比较,我自然就瘦下来了。” “哈哈。”张作相率先笑了起来:“我说雨亭呀,这小子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 “净给我整些虚头巴脑的,怎么着,不来点实际的?” “这地这么冷,咱们回去说?” “雨亭,我看小风寂说的对,咱们回去再说。” “好。”张作霖一挥手咱们回去聊:“辅臣啊,你也一起去听听,这小子又有什么鬼主意。” 帅府会议厅,张作霖居首座,张作相居侧,李昊则把脚搭在桌子上,悠闲的磕着瓜子。 “妈巴子。”张作霖骂了一声:“还不快说说,你有什么计划?” “说起来也不算不得什么好的计划,俄国正在东欧和同盟国开战,他们之间的战争相互缴获的战利品不少,虽然不少都是损坏的,但是我们只要稍加维修,还是会有一笔不菲的回报,另外兵工厂的产量过剩,有不少质量难以保证,这些我们都可以直接高价出售。”李昊说到这里,张作霖两眼放光,不论什么时候,军火生意都是最赚钱的,正规的贸易都有几倍的利润,这种走私更是难以计算。 没有人比军阀更了解军阀的心思,张作霖知道这帮家伙只要看到了军火,绝对是恶汉看到姑娘,一窝蜂似的猛扑过来。 不过说起来东线战场和俄国交战的就是奥匈帝国和德国,缴获的武器也肯定来自这两个国家,不论是德国,还是奥匈帝国,在武器上面绝对称得起精良,是世界最一流的。最主要的是奉军现在以德械装备为主,拿回来当做储备也是非常不错的。 当然奥匈帝国的武器一定不适合奉军用,但是对于那些饥不择食的小军阀来说,奥匈帝国的军火则拥有致命的吸引力。 “小寂,你给我说说,究竟能弄到多少?”张作霖顿时就来了兴趣。 “具体数量有点为难。”李昊挠了挠脑袋,笑道:“不过有情报显示,今年奥匈帝国和俄国战死和被俘的人数都在百万以上,损坏的武器数量更多,可以说是堆积如山,难以计数,保守的估计,我们应该可以分到十万支枪和两千门大炮!” 听到了这个数字之后,张作霖只觉得眼前一阵阵的发晕,现在奉军上下都加起来,不过一两百门火炮而已,还不到人家损坏的一个零头,此时的张作霖明白了当初为什么李昊会引进钢铁技术,因为列强之间的碰撞,绝对是钢铁的较量,工业实力的比拼,东北和人家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一想到此,张作霖不由得起身,拍了拍李昊的肩:“辛苦了,儿,不过你还得再辛苦一下,这些军火务必要弄到,越多越好,只要能攒出一半就行,剩下的就当是零件囤积起来,不管有多少。我都有足够的销路。” “父帅,您老这是准备卖给谁啊。能透漏一下么?” “辫子军的张勋已经和我联系了。他听说咱们有武器,想要弄一些,另外陕西的阎锡山,陕西的陈树藩,甘肃的张广建,还有四川等地。都是战乱不断,武器消耗极大,有多少都能卖出去!” 张作霖说的这些人,的确都是潜在的大客户。张勋就不用说了,刚刚升任了蒙疆巡阅使,手中控制着三省地盘,不过这三省直面外蒙,动乱不断,军火消耗巨大,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购买的。而且李昊也十分愿意把军火卖给他,因为李昊很清楚,张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导演一出复辟的闹剧,如果他购买了奉军的军火,奉军手中就握住了张勋的命门,既可以让他多坚持一段时间,也可以让张勋迅速覆灭。 这样,在未来奉军就可以争取到足够的利益,所以对于张勋购买军火的事情,李昊是赞成的。 当然张勋注定了是一个短期客户,他倒台了,就别想卖了。但是阎锡山绝对是一个长期的大客户,山西表里河山,偏偏又夹在北洋之间,阎老西天天战战兢兢,朝不保夕。 而且此时的阎锡山还没有军工厂,财力也十分薄弱,正是举步维艰的时候,对于奉军的武器,绝对不会拒绝。另外西北和西南一直以来都是战乱不断,军阀割据,也是长期的大客户,如果能弄好了,还能够利用军火交易,在幕后cao纵局势发展,为奉军扩张做好准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