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日出东方 (第1/2页)
大道我为王第四十章日出东方凌晨时分。 鬼城开启已经有一晚的时间,如今东方刚露新白,在皇城上方鬼城的踪迹已经渐渐消减于无,就只留下一个浅浅的轮廓,若是再等到日出扶桑之后,这鬼城也终将隐蔽于阳光之下,还了皇城上方一片晴明天空。 早起的宫女已经成列队在皇城四处打点,除尘、烧水、准备膳食,仿佛是对头顶上方那个仍旧是微微有些轮廓的鬼城视而不见。 刘郸在太子东宫之枯坐了一夜,宫女已经给他换了六壶茶。 太阳终于升起,鬼城终于隐蔽下来,而此时皇城之中便也微微起了一些嘈杂声音,就有一个宫女端着热水小心翼翼走了进来,“太子殿下,该是早朝时候了。” 刘郸转头看了这宫女一眼,脸色不算好看,“水且先放着吧,你同外边说今日本殿下身体有恙。” 宫女微微犹豫,仍旧是点点头轻轻将这盆热水放在了妥当处,恭敬行礼之后缓步离开。 刘郸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此时门外又传来了敲门声,刘郸便又倒了一杯茶,“请。” 蒋先一身推开门走了进来,得到了刘郸的示意之后坐在了刘郸身边,捧起刘郸递过来的那杯茶,轻轻吹了吹,没喝,就只是捧在手里。 “后梁你怎么看?”刘郸手指轻轻在茶杯上敲打着。 “后梁本为梁国,数百年之前国都破灭迁都闵门之后便称作后梁,从迁都一直到十几年前,后梁一直都是南朝之中孱弱的国家。” “没错,”刘郸道:“十几年前一个自称鬼书的人来到了后梁闵门,为后梁国君提了四点改革法之后后梁便如同一匹黑马,从下三国之境地一跃到了国力能排在前五的大国。” 刘郸的面色有些意味不明,“你还记得那四点改革之法吗?” “自然,这次变革在南朝之中传得沸沸扬扬,读了这么久的书鄙人若是不晓得这次变革之法的话那便没有颜面坐在殿下的面前了。”蒋先微微沉吟,“废井田,重商贸,奖军功,大统一。” “废井田,便是废除陈旧的井田制度,可准许土地自由买卖;重商贸,大力发展商业;奖军功,按军功、文韬授爵,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大统一,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道路,统一度量,统一学府。”蒋先脸色微微有些崇敬,“这四点改革,相辅相成,不仅是后梁异军突起,更是使其百年之内,后顾无忧!” 刘郸笑了笑,“其中巨细,先生可知?” “自然,”蒋先捧着这杯茶斟酌了许久,“后梁从原国都商河迁都至闵门之中,其地势已经不同于梁国,沟壑众多,不再适宜于农耕。只是因为当初迁都之时国内的百姓流失甚多,因此当时开垦出来的田地能够使后梁所有百姓不饥餐,不寒冻,尤有富余。只不过几百年的发展过后,人口已经比刚迁都之时多了有十倍,因此田地窘迫,每年粮食需要从陈国进口数百万石才够勉强温饱,这也是原本后梁国力孱弱的缘由。” “若是后梁的百姓仍旧是死死地靠着家中半亩贫瘠之地过活的话,那么后梁永永远远都只能是这副孱弱的模样,等到了下一次硝烟战火并起之际,也就覆灭之时。因此,这第一条就是废井田制度,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利用富贵门楣长久以来的认为土地就是财富,可传承万万年的心里,这条制度实行没有多久,富裕的地主、官员就用各种各样的手段从穷苦百姓手里将田地尽数买了下来,这就叫田地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而将田地倒卖出去的百姓该如何生活呢?于是就有了第二条,重商贸。” “商贸少赋税,能为后梁开发商机之人子孙六代之内可免除徭役,这就叫百姓看到了希望,而倒卖田地之后手里边也就经商的本钱,一时之间,后梁国境之内各种商会犹如春来之笋迅速拔起,国内欣欣向荣!” “上述为在朝廷之外,而在朝廷之内,奖励军功,奖励治理有方的文人官员,废除了世袭制度,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洗清了几百年来官员的淤泥,一大批有志之士崛起,代替了原本后梁官场制度中的那些腐朽的老头,万木争春,万峰争秀。不用多想,有朝一日若是能走进那后梁国的金銮殿之上,便会发现在后梁朝廷之上的尽数都是年轻面貌!” “而最后一项,大统一。统一道路,车辙,度量,‘若是想富,必先修路’,这便是为商贸发展打下了便利,而统一学府,则更是将国内各种人才牢牢地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庙堂之内,各类风华面貌竞相绽放,庙堂之外,各类潜力朝阳蓬勃新生,如何不能叫后梁国在十年之内一举跃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