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 宝货 (第1/1页)
出了铺子,金三回头看了看,对陈希志和廉成道:“旁边这间铺子,极其实惠,味道又好,两位又出来用饭,可以到他家去。” 陈希志奇道:“员外与这位贵邻,看来熟识。平时常走动吗?” 金三道:“我与他素不相识,虽然两家店铺相邻,却从来没说过一句话。” 陈希志更觉得奇怪:“既是如此,为何特意如此关照我们?” 金三道:“一是他家的酒菜委实不错,生意兴隆,我这里也掌派人买了吃。再一个,此家主人与杜节帅相识,于你们有好处。” “原来如此。”陈希志和廉成一起点头,明白了金三的意思。 金三对王普跟杜中宵的关系很看重,不过自持身份,从不亲自与王普交往。只是吩咐手下人,与王普保持良好关系,以后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此时正午已过,阳光不强烈,正是一天中最好的时候。胜州这里,进入八月,晚上就已经极为寒冷了。这个时候正好闲逛,再等上几个时辰,凉风就起来了。 到了商场门前,看这里人山人海分外热闹,廉成道:“这处所在,如此热闹,想为不凡。我也曾走过不少地方,还没见哪座城池,有这样繁华的地方。” 金三道:“这算得了什么!胜州新立,再是繁华,也比不了内地。不说两京那种中原的大地方,就是旁边河东路的并州,也比胜州繁华多了。似这样的商场,并州城里有三处,每处都比这里热闹。” 陈希志道:“原来员外还到过并州去呢!” 金三摇了摇头:“我倒是想去,可是去不了又奈何?只是听来往的商人说,可惜不能亲眼得见。” 廉成道:“听说并州离这里不过千里,员外想去,何不走一趟?” 金三叹了口气:“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商人,想要去中原,要先向帅府投书状,不说麻烦,根本就不会允许。除非在这里住上几年,有了保人,才能到中原去见识一番。” 廉成道:“员外自随着商队去,难道路上还有人盘查?就是有人盘查,编过身份罢了。” 金三道:“大人,在胜州,千万收起这份心思,这里不比西域。现在去并州,必然是要坐火车,没有书状根本买不到火车票。不坐火车去胜州,必然惹人生疑,那可躲不过去。” 廉成和陈希志不知道怎么才能坐上火车,要到哪里去买票,也不敢多问,也不敢乱说。 进了商场,金三道:“那里有卖米饼米花的地方,我们去买些,路上吃来解闷。我到了这里,总要买上一些这种吃食,路上可打发时间。” 陈希志和廉成不知道金三说的是什么,随着过去,原来白花花的,有的压成饼,有的一粒粒。问了才知道,原来是大米制成,西域却没有这些东西。 金三买了几大包,分给陈希志和廉成,以及几人有随从。一边吃着,一边走向商场里面。 一进大门,卖的是文化用品。一边是笔墨纸砚,一边是各种书籍,琳琅满目。 陈希志见了,忍不住就要上前详细观看,金三一把拉住:“大人在胜州城里还要住些日子,过两日自己来看即可。今日我们走马观花,来不及一一细看。” 这个地方金三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笔墨纸砚凡是有些名气的,都买了许多套。另一边的书籍每本都能背出名字,家里都存得有,怎么还会过去看? 宋朝是书籍普及的时代,市面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书籍,价钱从来没有这么便宜。但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笔墨纸砚和书籍仍然不便宜,不是普通的市井小民可以消费得起的。杜中宵用了许多办法,降低了印刷品的成本,书籍依然是贵重物品,不是平常百姓可以随便买的。销路最好的印刷品,是年画、日历之类,再加上一个现在流行的小人书。销路受限,商品就少,远比不了后世规模。 对陈希志这些生在西域,能读书认字的人来说,有书看就是好事,并不怎么挑剔。陈希志活了几十岁,一辈子读的书不够十本,既然见到,当然想带些回去。 胜州在边地,有许多异族客人,商场把这些放在进门的地方,彰显自己的文化品味,明明白白地先亮出自己的档次来给人看。内地的商场就不会如此,进门要么是水果,要么是衣饰。 过了文化用品区,紧接着的是佛事用品区。诸如各种佛像、香烛、经书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坐了几个僧人,一本正经不知在那里干些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