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江阴要塞3 (第1/1页)
12月7日,陆军攻不动,海军也毫无建树,日军只好又调来飞机空袭江阴要塞,日军在这个月之中对江阴要塞密集的空袭也是战史上的奇迹,面对只有伪装网的露天炮台,空袭时又有不少汉jianian指引方向,日军的轰炸机竟然没什么战果,只能说老天爷也站在中国这边。而中国军队88毫米高射炮的炮兵在两个半月的练习之后终于掌握了技术,在7日的空袭中首开记录,终于击落了日机一架。 下午,青阳守军第334旅第667团一个连与由常熟窜来的后藤支队接战。激战后该连大部牺牲,峭岐、青阳镇相继失守;之后日军第10军命令第13师团在无锡以北集结,等待后面3个师团跟进。花田旅团则向花山阵地的两翼运动。江阴要塞在接到第112师接敌的通报前已经策定了作战任务。要塞以丙台,远程各炮与甲台构成对江面从张黄港到封锁线的江面封锁纵深,但一切能向陆地方转回转的火炮,都要支持陆军作战。这使守军享有一定的炮兵支持。在第13师团一部向花山进逼的同时,守军第112师第667团方叔洪团长以1个营前进配置在大洋桥西南侧。28日下午4时,第13师团在观测气球的引导下猛烈炮轰花山阵地,同时以一个中队向南闸街及大洋桥突进。遭到方团长部署的伏兵猛烈地狙击,击毙日军30余人并将该股日兵击退。入夜之后,日军又以装甲车为前导突袭大洋桥,意图在敌阵地前修复桥梁以渡河,守军凭借预设阵地的优越地势,以机枪组成交叉火网大量杀伤日军,日军不狼狈败退。 随着日军在江阴的损兵折将,第十军司令官柳川平助和几个师团长商量后认为“江阴要塞的敌军战斗意志顽强,火炮犀利,所以只要包围封锁他们就够了。”应该说柳川的这个决定颇为明智,江阴地区有要塞与两个未经重创的步兵师布防。在南京的外围防线中是一个兵力较为整齐的坚强阵地。但是第13师团并不作此同感,第13师团在江阴丢尽了颜面,因而攻占江阴成了13师团的一个执念。所以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不断向军部呼吁对江阴的发动攻击。当军部拒绝萩州的提议之后,萩州立兵与上海会战时期许多狂躁的日军军官一样,决定向军部发出"国军正在撤退"的假讯息,以诱使军部同意对江阴发动的攻击。其实第10军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如果对江阴只采封锁,争取守军侧背,则江阴地区的国军部队很有可能因阵地突出而主动放弃江阴,日军也能省下千余人的伤亡。事实上南京军委会已经料到这个可能性,所以先有了江阴要塞撤退的准备。第13师团的蛮勇使第10军的聪明战略成为一纸空文。 这个时候我们的主人公郭凌云也没有闲着,他也开始了在山东的布局。在11月底的时候,郭凌云抽调了一个旅的部队,由李传林任旅长、王枫任副旅长、翟晓亮任旅参谋长,周富贵任一团团长、郭亮任二团团长、汪铭文任三团团长,部队开拔到鲁南地区,向枣庄、临沂、济宁、日照发展。郭凌云要求他们第一是要顺利的在鲁南站稳脚跟,其次在大力发展部队,最好用半年的时间部队的数量要达到两到三万人,除了数量,部队的训练也要抓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