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 (第1/1页)
刘家是真的穷。 刘家一共三个舅舅,生了十来个孩子,全家近二十口人挤在三间茅草屋里。 兰子热情的搬出板凳到院子让兄妹二人坐,又张罗着去倒水。 周晓然倒是对这个姑娘的印象不错,活泼开朗,热情周到。 刘家的人都从地里回来了。 “哎,地里的收成不好,分的粮食也不多,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啊。” “可不,这上次给你爹去的信收到了不?咋一直没回信呢?” “你娘虽然不在了,可我们是你的嫡亲舅舅啊,那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你好几年没来看看舅舅们,咋这好不容易来了,就带那么点东西?咋够吃,你几个表哥都老大了还没娶媳妇呢,就是钱没攒够!” 周晓光顿时后悔不已,还是不该来的! 周晓然也惊奇,这也太理所当然了吧,就说,周晓光的mama都去世那么多年了,周家几乎每年都会接到刘家的信,感情是为了要粮食。 “这不就是接到信我才来的嘛,现在全国都供应紧张,我们家的粮食也是定量的,没有多的,每次寄回来的粮食那都是我们一家子从嘴里抠出来的。”周晓光无奈地解释。 “你们一家子?晓光,你可不要忘了,你身上流的血有一半是刘家的!姓陈的可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才是一家子。” 一个尖嘴猴腮的妇女开口说道,说完还有意无意看了周晓然一眼。 周晓然也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再另外想办法了,这进了刘家完全就是羊入虎口嘛。 “你娘当初还在的时候,对娘家多好,现在她去了,你和你姐几年不来一趟不说,连孝敬舅舅点吃的都做不到,你们这可是要天打雷劈的!” 周晓光mama不是童养媳吗?跟娘家有那么亲近吗? 周晓光铁青着脸,半晌嗤笑一声:“那行,既然我们是一家人,那我今天就不走了,就在舅舅家住下了,对了,这也到饭点了,咱们中午吃啥?” 几个舅舅舅妈互相交换了几个眼神,尴尬的笑着不说话,这一个大小伙子得吃多少粮食啊!而且原本就挤的前胸贴后背的炕实在也再挤不进来一个人了。其中一个看起来年纪最大的舅舅开了口:“咳,你也看到了,咱们家就这么大点地方,连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咋能让你在这受委屈呢。”又对那个尖嘴猴腮说道:“要不,你去煮点糊糊,让外甥吃了再走。”接着又对周晓光解释:“平时咱家都只吃两顿饭的,哎,没办法啊,实在是吃不起啊。” 周晓光制止了根本就没打算起身的舅妈:“不用了,我们不饿,既然已经看过了,舅舅舅妈也都挺好的,我们也该回去了。” 说着就拉着周晓然起身。 “这就走啊,你这孩子。” “到舅舅家连顿饭都不吃,说出去让人家笑话。” “那路上慢着点啊。” 临走的时候到底还是又留下了十块钱。 就在二人快要出村子的时候,兰子气喘吁吁的追了上来,递了两个洗好的地瓜过来。 “这是我从地里捡的,你们拿着路上吃。” 兰子把地瓜扔进二人的怀里转身就跑了。 看着兰子的背影,说真的,周晓然还有点小感动,看刘家的情况肯定是吃不饱肚子的,这个女孩却把对她来说珍贵的食物给了自己和哥哥。 两人揣着地瓜上路了。 而奔跑着的刘兰心情也是前所未有的畅快,自己在慢慢的构建希望。 周晓光在回去的一路上都比较沉默。 “晓然,以后,我不想管刘家了。” “他们都是有手有脚,也能自己挣工分,为什么总是向别人伸手呢?” “妈......我是说咱妈,从来都没有说过他们什么,可是这脸皮怎么越来越厚呢。” “我都不好意思了。” 周晓然看着郁闷的周晓光,也不好说什么,拍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听说谭家村那边有好些沙石地,耕地少,再加上特殊年景,比之周边其他的村子,要难过许多,也不知道谭家村的祖先怎么就选了这么个地,不过这个村子明朝的时候就存在了,也许那个时候不是如今这样吧。 不管怎么说,这次谭家村之行对周晓然来说还算圆满,爷爷奶奶虽然看上去疲惫苍老,不过好歹身体还算凑活。 回到槐树大队,周晓然就开始策划回城,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情。 大伯家的周晓兵二十三了,说了个对象是杨树大队的,据说还跟公社书记家有点拐着弯的亲戚关系。周晓兵的年纪算是大龄男青年了,着急结婚,人家女方说了,别的聘礼不要,就要一百斤细粮、一百斤粗粮,再加一百块钱。 这完全是狮子大开口,粮食就不用说了,这年头粮食就是命,单说钱,周晓然爹妈的工资加起来,一个月也才一百出头。 周家是不乐意的,奈何周晓兵被那姑娘迷住了眼,怎么说都不松口,急了就瓮声瓮气的说:“没钱我就去王家做上门女婿。” 周大伯两口子不同意也得同意了,就这么一个儿子啊。 后来在双方的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敲定了,二十斤细粮,五十斤粗粮,五十块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