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奉天受禅 (第1/1页)
战退恶龙三十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北伐辉煌大捷,于白沟河大败蒙元倾国之军三十万。虏酋忽必烈退往上都途中身死,二子争位,自相残杀。 祥兴三年冬,大都光复,改名北平。 时隔三百年,我大汗儿郎再次站上了幽云十六州的土地,并且真正将其收复了。 露布飞捷,旬月间传遍了天下。 万民鼎沸,九州欢腾。 北伐大军凯旋班师。 当吴王的大驾行至金陵,征虏大将军胡隶、征虏副将军叶承、左领军卫大将军李奇、右监门卫大将军褚世尧等军中大佬于城外挡住王驾,大将军胡隶忽然取出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了吴王张镝的身上。 众将环列驾前,齐声呼道:“天命有易,人心思归,臣等愿奉吴王殿下为皇帝!” 张镝愕然之际,众将校都已齐齐下拜,城内外军民三呼万岁、声振天地。 张镝道:“事关重大,奈何仓猝举行?何况孤曾世受国恩,亦岂可妄自尊大,擅行不义?” 胡隶等人进言道:“天命攸归,人心倾向,殿下若再推让,反至上违天命,下失人心,万望殿下勿辞!” 张镝“无奈”,与众将约法三章,一则整肃军纪,不得以变革之名擅行不法二则官吏制度一切如故,不得生乱三则礼遇赵宋宗室故臣,不得欺凌。 众将无不应允,拥着吴王到金陵旧宫殿住下。 不久以后,远在中兴府的礼部尚书袁镛、学士承旨陈复、光禄大夫邵靳等朝中大臣联名上书请吴王殿下“早正大位”。 改朝换代的n已经在全天下造就。 过了月余,留守中兴府的侍卫亲军护送着九虚岁的祥兴皇帝到了金陵。 “相父!相父!” 小皇帝到了金陵旧宫城,一见张镝便欢呼着扑进怀里。 张镝亲昵的将小皇帝抱起,就如一个父亲对儿子那样。 “哈哈,重了,也高了!陛下最近可有好好做功课?” “有的!太傅教朕读了孟子,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小皇帝有些得意的背诵起来,在相父跟前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 “好,好!陛下勤学,甚好!”张镝微笑着,满意的点点头。 “相父,曹伴伴说,小孩子不能做皇帝,是吗?”宫中的伴读宦官都是张镝的人,显然已向小皇帝传达了某些信息,童言无忌,就这么直接问出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哦!陛下以为呢?”张镝微微一愣,牵着小皇帝反问道。 “朕不要做皇帝,相父来做!” 张镝轻抚小皇帝稚嫩的肩膀,沉默不语。 小儿手上得来的赵宋江山,终于还是要在小儿手上失去了。 这是大势,张镝是造就这大势的人,同时他也被这大势推着走。到了此时,即便他不想做皇帝,天下人能答应吗,跟着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们能答应吗?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朝中一帮大臣以祥兴皇帝的名义下了禅国之诏,王府内书房的笔杆子们则立刻拟了谦让的表章。如此你来我往,三辞三让,一如历代真真假假的禅让程序。 金陵城郊的三层高台早已筑好,择了祥兴四年的元日吉时举行禅让仪式。 至期,大宋祥兴皇帝在礼官的导引之下最后一次行天子之仪,而后请吴王张镝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两千余员,侍卫亲军及虎贲禁旅三十余万,宋末帝赵昺捧玉玺奉张镝,张镝受之。坛下群臣跪听禅国册书,册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