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七章 蓟辽督师府 (第1/1页)
崇祯十年,正月初五。 蓬莱水师码头。 水师大大小小的一千余艘战船,全部都集中在这里,这些战船,将要运送六万登莱新军将士,前往辽东,大量的商船,也在不远处集中了,商船上面装满了粮食,也要一同运送到辽东去,作为登莱新军将士驻守辽东的粮草。 没有人想到,吴宗睿选择的蓟辽督师府,竟然位于宁远城池。 当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其选择的府邸就是在宁远城内,后来继任的蓟辽督师孙承宗,其府邸就设置在山海关。 宁远这座城池,在关外八城之中,名气巨大,当年的蓟辽督师袁崇焕,成也宁远,败也宁远,天启五年,努尔哈赤率领满八旗大军,气势汹汹的进攻辽东,袁崇焕固守宁远孤城,依托红夷大炮,硬是打退努尔哈赤的进攻,回到盛京不到一年的时间,努尔哈赤因为攻打宁远城池失败,郁郁而亡,继任后金大汗的皇太极,为父报仇,卷土重来,可惜依旧没有能够攻下宁远城。 因为守卫了宁远,两次打退后金鞑子的进攻,袁崇焕得到了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的高度重视和信任,被认命为蓟辽督师,赐予尚方宝剑,全权负责辽东的一切事宜,当时的袁崇焕,也是信心满满,发誓五年的时间,彻底平定辽东,打败和剿灭后金鞑子。 可惜的是,两次固守宁远城池的袁崇焕,好像有些忘乎所以了,首先是未经请旨斩杀了正一品的皮岛总兵毛文龙,触怒了皇上,接着皇太极率领的后金鞑子,从喜峰口一带入关劫掠,一直打到了大明的京师,驻守宁远的袁崇焕居然什么都不知道,接到了皇上的圣旨之后,才率领关宁铁骑前往京城驰援。 袁崇焕后来被朝廷斩杀,其家人也遭遇到流放。 吴宗睿居然选择将蓟辽督师府安放在宁远城池,这不仅让廖文儒等人感觉到吃惊,也让卢发轩等人不能理解,袁崇焕和孙承宗,两人都是前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斩杀,孙承宗不过是致仕,无论怎么比较,孙承宗的结局都是强于袁崇焕的。 从这个层面来说,吴宗睿也应该选择将蓟辽督师府安置在山海关。 水师营房。 桌上铺着辽东以及宁远城池的地图,上面已经做出了诸多的标注。 卢发轩、史可法、崔云辉、吴宗坤和陈思宇等人都来送行。 “你们都很奇怪,为什么我会将蓟辽督师府选择在宁远城池。” 吴宗睿右手指向了桌上的辽东形势图。 “山海关以外,直至辽阳,千里沃土,为我大明朝廷所控制的地方,仅仅剩下锦州、松山、杏山、塔山、宁远、高台堡以及前屯等孤悬的城池,城池以外的其他地方,实际被后金鞑子所控制,这等的情形,自大凌河城之战后,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反而愈发恶劣。” “原辽东边军,大凌河城之战,几乎损失殆尽,尔后朝廷抽调各镇的兵力,悉数到辽东驻扎,这些大军,与辽东边军比较起来,差距不小。” “现在的辽东,危如累卵,后金的皇太极,若是有心攻占关外的城池,早就得手。” “我们登莱新军,在京畿之地打败了后金鞑子,引起了后金和皇太极的高度重视,若是我登莱新军开拔到辽东,定会成为皇太极的眼中钉和rou中刺,他一定会倾尽全力进攻辽东,企图彻底打败我登莱新军。” “如此情况之下,我登莱新军选择驻扎在山海关,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皇太极和后金鞑子是无法攻陷山海关的,也不会攻打山海关。” 说到这里,吴宗睿略微的停顿,神色变得严肃。 “我登莱新军,必须在辽东打败进犯的后金鞑子,如此才能够安心的经营辽东。” “如果登莱新军驻扎在山海关,的确能够避开后金鞑子的进攻,但我们也不要想着能够改变辽东的局势。” “辽东之地,沃土千里,辽东边军却只能固守几座孤零零的城池,辽东百姓对朝廷失望至极,他们已经不企望得到辽东边军的护卫,可以预见,辽东边军在辽东之地,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只能蜷缩在城池之中,聊以自保。” “我身为蓟辽督师,就要如同打造登莱之地一样,打造辽东。” 吴宗睿斩钉截铁说出这句话,周遭瞬间安静下来。 五年前,登莱之地遭遇到叛军的荼毒,赤地千里,出任登莱巡抚的吴宗睿,想方设法,让登莱之地发展起来,且创建起来强悍的登莱新军。 想要好好的打造辽东之地,就必须要让整个的辽东安定下来,否则任何发展的规划,都是一纸空文,根本无法实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