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论策,章 母教子 (第2/4页)
名的“公馆”住,房子不属于私人,也就无从讨论买卖。 徐海东的想法,也不能说是错。 现在自然也有私人产权交易,否则宝镜在蓉城买下的大量破旧平房,又是哪里来得?包括徐海东两夫妻买下地皮,拆掉原有破房子重建,都是这一性质。 只是成交量极少,靠这个做生意,在徐海东看来是没什么赚头的。 宝镜也不急,慢悠悠给她爸灌输新想法,“您说得没错,现在大量修房子,似乎没什么会买,工人阶级都靠分房,工农剪刀差下,农民阶级想要进城,也买不起房。但您有没有想过,现在都经济开放了,福利分房有一天会不会被取消?国家要是不再分配房子,那对房子有需求的人家,又要住在哪里呢?” 福利分房能取消?徐海东不敢相信,这是人人争当工人的福利待遇,若是房子能不分配,是不是意味着连铁饭碗都不一定是真的铁饭碗? 若是国有单位上班的人都会失业,那肯定是一场波及全国的巨大浪潮。 徐海东努力说服自己,这些事不过是十几岁女儿的大胆猜测,可近两年来,宝镜从没给过错误的猜测。徐海东半信半疑,不由凝神细听宝镜接下来的话。 “……现在的福利房,等制度改革时,肯定要优先卖给个人的。仅仅如此,却仍是不够的,最近一年多物价涨了多少啦,物价涨了,工资是不是跟着也要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物质追求对生活水平肯定有新的要求。一家几代人挤在一居室里,旧的宿舍,能和有**卫生间**厨房和客厅的商品房相比吗?” 宝镜说得这个,徐海东就很能体会了。 这简直就是徐家自身的情况比照。 一开始全家挤在徐海东单位分得宿舍里,宝镜连个**房间都没有,晚上睡觉就是在两张床间拉个帘子。 所以李淑琴赚了钱,加上宝镜要到省城上学,两口子一致同意在蓉城买地盖楼。 徐家如此,全国千千万万的家庭,对人均只有几平方米的居住面积,真的能满意?不过是因为没条件改善罢了! 李立德在一旁听外甥女讲生意经,虽然对宝镜描述的政策改变啥的听得半明不白,宝镜最后的话他肯定是听懂了的,忍不住插嘴道:“赚了钱肯定是要换房的,看看京城这些大宾馆,睡觉的房间都比咱们整个屋大。” 正说着,菜来了。 宝镜停了下来,“吃饭吧,填饱了肚子再谈正事。” 舍得请外人吃饭一顿花费上千,没理由舍不得将钱花在亲爹身上,菜名简单,味道可真够绝的,徐海东吃了慢慢两碗饭,李立德更是舍不得放筷子。 不过到底还是生意经比较重要,赚了大钱,这样的饭菜才能天天吃。 “小镜,你继续讲,二舅听着,这么多年浑浑噩噩的,好像刚开窍一般。” 屋子里,三个男人的认真劲儿,绝对比他们上学时还实在,一分钟走神,可能都跟不上宝镜的思路。 “中纺的宿舍,我是打算拿来练手的。户型也不用太大,控制在70平房以内,尽量保证有**的卫生间和厨房客厅,等宿舍交付,就是星美地产打响第一枪的时候。” 徐海东迟疑,“你的意思,是让我来画设计图?” 自己家的房子,徐海东是边学边实践,根据宝镜的意见瞎倒腾的,听说中纺的宿舍仍要带有**卫生间和厨房、客厅,这种房型徐海东倒是有经验,可京城人才荟萃,他不信闺女找不到其他专业人士来画图。 宝镜点点头,“不仅是画设计图,我还想请您留在京城做监管。” 陈文安负责星美电器,他一个人不可能再有精力分管地产,再信任陈文安,宝镜可不能把下金蛋的母鸡全交给陈文安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若手下的权利过大,又没个监管的,那不是逼着人起歪心思嘛。宝镜可不敢拿金钱权利来考验人性,所以必须要有一个信任的人来管理地产部门。 再过30年,且看看,全国首富家是做什么产业的,就知道星美地产可能创造多么庞大的利润了。 她爸徐海东是不擅长经商,不过现在是星美地产草创,这几年过渡期,宝镜觉得可以让她爸代管下,等她读大学了,便可以亲自cao控。 宝镜没把话说的太明白,徐海东了解女儿,知道画设计图还在其次,这点才是宝镜真正为难的事情。 赶鸭子上架,徐海东也得替女儿做好监管,一个家庭的责任,总不能让宝镜一人抗下,徐海东做父亲的,非得羞愧致死不可。 所以尽管没啥信心,徐海东仍然点头: “那我就暂时留在京城,边看边学吧。” 宝镜大喜,挽着她爸的手臂撒娇,“除了监工,您在京城的还有其他事可以办嘛,华清大学的建筑系,可是全国有名的。” 京大的经济系,华清的建筑系,都是全国领头的大系。 宝镜瞧着她爸对修房子还挺感兴趣,就向他推荐了华清大学。 徐海东举双手投降,“你就饶了我吧,华清大学不比京大好考,你瞧着你爸爸是文曲星下凡呢!” 天下间的女儿,大抵都对父亲有着盲目崇拜,宝镜也不例外,闻言没继续给徐海东压力,却顺势转了话题,“那可说不好,您要是真感兴趣,念不了华清建筑系,我们可以私下请几个华清教授来讲讲课嘛。” 华清教授? 国家全面建设时期,有些轻工教授大牛是可以直达天听的,就算是建筑系的教授,徐海东本科文凭都无,连见一面都难,谈何讲课?他认为女儿是在开玩笑,宠溺笑笑,没有多谈。 宝镜岂会拿她老爸开涮? 华清的教授,搁她前世,那就是从蓉城磕头磕到华清大学,也别想人家睁眼瞧她一眼。 可谁叫她重活一辈子,不仅早早抱上了“祁教授”的金大腿,学术界的敲门砖她有了,83年,掌握了上千万资产,她更有了可以打动教授们的“糖衣炮弹”。 这时候的教授们,想要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是极难的。 宝镜觉得,完全可以给清贫的教授们提供下项目资金,请他们来讲讲课,应该勉强行得通。 不过事情没有定论,宝镜也没当众说出来。 好不容易,宝镜和徐海东谈完了中纺宿舍的事,李立德望眼欲穿,赶紧插进来道,“那我的事……” 宝镜笑眯眯,十分亲和,“二舅舅考虑过做哪方面的生意吗?” 做哪方面的生意?要搁李立德说,他要是有钱修一座友谊宾馆,照着一餐饭如此贵的消费,就等着躺着数钱就好,还做什么生意。 不过想是不可能的,李立德老实摇头。 “200万呢,我的确是有,咱们一家血脉,我也是要打算借给二舅舅的。但是钱呢,拿到手怎么用,还请二舅舅多听听我的意见,您看行不行?” 李立德点头,他这人虽然眼高手低,却也信奉“有奶便是娘”的教条,宝镜是债主,那就外甥女说了算。 宝镜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