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第3/3页)
算了。 后来庄公“鞠躬尽瘁”了,太子完继位,就是桓公。桓公看州吁不顺眼,把他赶回自己领地去了。州吁可不是好惹的,没有多久,组织了一支由卫国犯罪分子组成的敢死队,找个机会杀入卫国首都,刺杀了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国国君。
杀害君主而自己当君主,古代史书中叫做“弑”,中国现代的说法就叫做“篡党夺权”。现在,州吁篡党夺权了。 回头再看郑庄公,若是他不杀叔段,他基本上就是卫桓公的命了。 石厚的妙计 唐太宗说过:“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简言之,创业难,守成亦难。 州吁没有接受过唐太宗的教导,可是他还是知道篡位容易,让大家服气不容易。要坐稳江山,千秋万世,那非要大家服气不可。 怎么办打土豪分田地州吁可没有这样的理论高度,他甚至连李自成“迎闯王不纳粮”的忽悠高度都没有。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大家吃一顿好的,沟通一下感情。之后又考虑是不是给全国公务员涨一级工资什么的,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主意。正在发愁,石厚来了。 说起来,石厚真是个人才,州吁想到的,他早就想好了。 “主公,你说的我早就想过,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立威。原本呢,杀几个人是最好的办法。可是现在没什么借口,乱杀人也不好,那就成暴君了。怎么办打仗,找个国家来打一仗。”你看,石厚想得够周到。 “打仗,我喜欢。”州吁就喜欢打仗。 “打仗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显示主公您的实力,让大家知道您有多厉害;第二,转移视线,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矛盾中去,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更紧密地团结在主公的周围。”石厚的原话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 州吁眼前一亮,想不到这兄弟这么有才。 “快说,打谁” “这要好好研究了,太大的国家咱们惹不起,打不过反而扫了威风,太小了又没什么意思,反而被人说欺负人。最好是差不多大的,而且出师有名的。譬如郑国,郑庄公杀弟逐母,罪不可赦。这不公孙滑就在咱们这里吗,正好讨伐郑国。这样名正言顺出兵,大家不会说什么。” 石厚这样的人才,还真是不好找。 如今世界,也常常用挑起外战的办法转移执政危机。说起来,祖师爷就是石厚。 确定了方向,就该实施了。自己一个国家去打,既打不过,也不好看,要再找几个盟国,组成类似联合**。在联合**的问题上,春秋诸侯都会这么做,今天美国动不动组成联军,那应该是跟石厚学的。 粗粗一算,两人圈定了几个国家。 鲁国、陈国、蔡国都好办,出点银子就行了,当下派人前往。宋国不大好办,为什么宋国爵位高,架子大,轻易不肯出动。 “我有一哥们叫宁翊,特能忽悠,派他去准行。”又是石厚推荐了宁翊。宁翊也不推辞,开了介绍信,领了出差费,取了礼物,去宋国了。 宁翊为什么敢去因为他有把握。他为什么有把握因为他信息灵通,知道宋国最近发生的事情。 所以,信息很重要。 宋国的故事:好人不能当 既然说到了宋国,索性就介绍一回宋国的来源。 宋国在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周武王灭纣之后,将当时被纣王弄去当奴隶的哥哥微子启封在宋,公爵。微子启是宋、孔、萧、穆、华、牛等姓氏的祖先。由此可见,当个贤臣,敌人都敬重你。 微子启很贤明,这种贤明有遗传。后来传位到宣公的时候,宣公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没有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给了弟弟穆公。穆公也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也没有把宝座留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 贤明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迟早会遇上不贤明的,那就麻烦了。殇公和公子冯就都是那种不贤明的,相互之间恨得咬牙切齿。穆公早就看出来这两个兔崽子不是什么好人,临死之前安排公子冯去守边疆,意思明摆着:不行就跑吧。殇公这边刚接班,公子冯那边就跑郑国去了,他知道殇公不会放过他。 公子冯属于政治避难,春秋那时候在这一点上是很仁义的,任何国家,对于落难来投的,都是张开双臂欢迎,似乎不保护你就不够男人。按着当时的不成文规矩,政治避难所享受的待遇是比照原待遇下调一级。以公子冯为例,他在宋国的待遇相当于卿,到了郑国,享受大夫待遇,郑庄公给了他一座小城长葛作为封邑。 殇公很想去把公子冯捉回来,可是又怕打不过郑国。不仅怕打不过,还怕公子冯从郑国借兵打回来。 所以,宋国比卫国还想打郑国。 这事发生的时间不长,州吁还不知道,但是石厚知道。这时候推荐宁翊去,就是给他个立功发财的机会。由此可见,石厚作为一个朋友,还真是不错。 宁翊去了宋国,把大致意思一说,宋殇公高兴坏了,早就憋着要打郑国把公子冯捉回来呢。 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进攻郑国,一路秋毫无犯,直接杀到了荥阳。为什么不占领其他的城池呢因为州吁和石厚根本就是做做样子,从来没想过真打。 大军围住郑国东门,都不进攻。联军就是这样,各怀鬼胎,都想躲在后面。虽然宋国是真想打,可是实力不行,也不敢单独上。 按着宋殇公的想法,派人进去跟郑庄公商量,把公子冯交出来就撤军。可是郁闷的是,郑**队根本就不出来,这边派人去谈判那边也不让,谁过去都是一通箭给射回来。 一连五天,毫无进展,卫国首先要撤军了。 为什么要撤军 “主公,差不多就回去吧。五天了,再不回去,日久就怕生变啊。”石厚对州吁说。州吁想想,是这么回事,别再被人端了老窝。 当初郑庄公就是算准了州吁刚刚篡位,不敢在外面待太长时间。 卫国收兵,其余四国也只得跟着撤军。 卫**队撤军,一路上抢了些郑国老百姓,又抓了几个没来得及跑的。回到卫国,号称大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