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节 (第1/3页)
你不是跟先主公出征过吗打楚国的时候还当过先锋,这样,你亲自率领人马去迎敌吧,我在这里保护主公。” “别介,我什么德行,牙哥你还不知道你说干我们这行的,有什么真本事还是你出马吧。”竖貂哪里敢去齐国的太监可比不了晋国的太监。 两人谁也不肯去,争了半天,无亏听着烦啊,一拍桌子:“别争了,抽签。” 抽签结果,易牙出征,竖貂保护无亏。 易牙这个不愿意,可是也没办法,咬着牙点兵出城了。竖貂高兴啊,以为自己抽到了上签。 无亏死了 易牙领兵前脚出城门,后脚城里就开始行动了。什么行动杀人行动。 别以为大家都在看热闹或者睡大觉,大家都磨刀呢。磨刀,不是为了抗击宋国来犯,而是要杀了无亏。满城的人,除了无亏的老妈之外,没有人不恨他。 看见易牙率军出城,城里那三家公子的人马就杀向朝廷了,到了一看,都吓了一跳。为什么只看见大街上到处是人,拿刀的拿棍的拿斧头的,高家的国家的管家的鲍家的东郭家的,总之,基本上是个人就要去砍无亏。 暴动啊,人民起义了。 后面省略一万八千字,用左传上的一句话概括:“三月,齐人杀无亏。” 易牙的部队还没有开到前线,就听说城里把无亏给杀了。这下也别打仗了,大家欢呼一声,各自回家了。 易牙一看,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辛苦经营这么多年,这么快就泡汤了;喜的是抽签抽到了下签,这才保住一条命,抽到上签的竖貂想来已经被剁成rou酱了。 没办法,人家都跑回家了,易牙不能回家啊,索性一口气跑到了楚国,投靠公子雍去了。 公子雍非常欢迎易牙,因为他喜欢易牙炒的菜。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掌握一门手艺是多么重要啊。 宋襄公的队伍进入齐国不远,就听说齐国人已经杀了无亏。 “看见没有,这就是正义的力量。我们仁义之师可以感化人民,不用我们动手,敌人就已经土崩瓦解了。”宋襄公很得意,对子鱼说。 子鱼没话说了,瞎猫碰上死耗子,人家却非要说这是仁义的胜利,有什么办法 正在这时,齐国大夫高虎来了。高虎来干什么迎接公子昭回国继位。 高虎首先表达了对宋襄公的感谢,随后表示,齐国政府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内部事务,因此,就不麻烦宋**队继续为公子昭送行了。 宋襄公是个实在人,见高虎亲自来迎接公子昭,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既然人家齐国不愿意宋**队深入,那自己就撤军吧。 就这样,宋襄公把公子昭交给了高虎,撤军回国了。 宋襄公真的很够意思 又没有费多大力气,又完成了齐桓公和管仲的嘱托,又得到了好名声,宋襄公觉得自己这件事情处理得十分完美。 “你看,好在当初没听你的。”回国一个多月了,宋襄公还时不时要在子鱼面前自我表扬。子鱼笑笑,每次他都无话可说。 这个时候,有人来报:“报告主公,公子昭来了。” “公子昭这么快就来国事访问了怎么不先通报一下”宋襄公觉得奇怪。 “恐怕不是国事访问,是逃回来的吧。”子鱼说。 公子昭是逃回来的。 原来,尽管国高两家支持公子昭,可是那兄弟三个不干,他们把无亏的人马收编后,整天嚷嚷着要废了公子昭。 公子昭虽然当上了国君,可是整天提心吊胆,随时准备逃命。熬了一个月,熬出神经衰弱来了,闭上眼睛就是被杀。最后实在熬不住了,拉上高虎,偷偷跑到宋国来了。 “宋哥,救人救到底啊。”公子昭红着眼睛就来了,看上去好像哭过似的,其实是熬夜熬的。 “兄弟,别急,大哥给你做主。”宋襄公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答应了。 子鱼没说话,他知道说也没用。 这一次,宋襄公甚至没有再邀请盟国,而是决定仅仅靠自己的军队来解决问题。 宋军浩浩荡荡,挺进齐国。 宋襄公自信满满,公子昭感激不尽。可是,有两个人在担心。谁子鱼和高虎。 子鱼知道宋军的实力,宋军打仗历来不行,连鲁国、郑国这样的军队都干不过,怎么和齐**队抗衡呢高虎原本不知道宋军的实力,可是大军一出,高虎就看出来了,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无法恭维。 “子鱼,我担心啊。”高虎找到子鱼,直截了当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 “老高,我也担心啊。” 两人一聊,意见高度一致,可是眼前大军已发,骑虎难下。这仗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可是只要打,宋军就一定不是对手。 怎么办两个人挠破了头皮,最后是子鱼一拍脑袋:“有了。” “有了” “只要打,宋军必败。所以,不能打。”子鱼说。 “不能打撤军”高虎一瞪眼,心说你这算什么主意 “不撤军。” “不撤军,怎么能不打” “老高,你想想,齐国的三个公子现在是亦敌亦友,逼急了,他们就联合在一起;不逼他们,他们就互相猜疑,互相提防,最后互相残杀。这样,这边宋军缓慢推进,另一边,你火速回去,挑拨离间,让他们内讧。一旦他们自相残杀,宋军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这样,不用打,我们也能把公子昭送回去。” “高啊。”高虎赞叹。 第二天,子鱼和高虎来找宋襄公。 “主公,我们仁义之师,所向无敌。可是,仁义仁义,不能不教而诛。齐国三公子虽然作恶多端,我们还是应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我看,不如咱们慢慢进军,请高大夫先回临淄,对三公子晓以大义,让他们自觉自愿缴械投降,迎接公子昭回国。如果他们顽抗到底,自绝于人民,那我们也是仁至义尽了。”子鱼提出建议,专讲大道理,因为他知道,宋襄公只认大道理,你跟他讲什么实力啊挑拨离间之类的,他决不会听。 果然,宋襄公听了,就觉得有道理。 “嗯,仁义之师,仁义为本,以暴制暴,那不是我们的本意。也好,高大夫,你辛苦一趟了。”宋襄公当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