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节 (第3/3页)
div id='gc2' class='gcontent2'> 两军击鼓,同时冲锋。 不是狼入羊群,是狼群吃羊。宋军本来战斗力就不行,人还比楚国少,这个仗怎么打不用发挥想象力,就可以知道结果了。 宋军惨败,大将公子荡战死,宋襄公被重重包围,若不是公孙固率领亲兵拼死相救,宋襄公就又该去楚国的笼子里站着了。即便这样,公孙固保护宋襄公杀出重围的时候,宋襄公大腿上已经挨了一箭,血流如注,趴在车上。好在宋襄公的马不错,一路奔逃。半路上遇上子鱼率军接应,才把宋襄公救了回去。再看宋军,十死七八,襄公的亲军卫队无一逃生。还好,公孙固没有阵亡。 宋襄公狼狈逃回睢阳之后,子鱼立即布置守城,准备迎战楚军。 好在这次楚军根本没有准备攻城,押着俘虏,带着战利品,渡河回国了。 泓之战,宋军惨败。这是宋**队上次被郑庄公全歼之后,又一次毁灭性的失败。 “该死的宋公,白痴啊。”“怎么摊上这么个弱智国君啊”“怎么上次楚王没把他给做成人rou包子啊” 宋国上下,一片骂声。 一场惨败,多少人家失去了儿子、失去了老公、失去了兄弟、失去了父亲,大家能不骂宋襄公吗 那么,宋襄公是怎么看的呢他后悔吗他羞愧吗 “仁义的人打仗,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二毛。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可是决不会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宋襄公说。仁义啊,仁义到底啊。 什么是二毛二毛就是头发斑白的人。那三毛呢头发全白的人。十毛呢就是一块钱。 “主公啊,打仗是不能讲仁义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帮助我们。打仗就是杀人,怎么能不忍心呢”子鱼讲了一通道理,归结起来,就是战场上不能心怀慈悲。 “不,宁可打败仗,我要仁义。”宋襄公说。 子鱼哭了。 对于宋襄公,历史上向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基本上,儒家一派是赞扬的,不仅赞扬,而且捧上了天,类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过,先在这里说明的是,儒家祖师爷孔子一直拒绝对此进行评价,显然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或者说他也是不赞成宋襄公的。左传中有大量篇幅来评价当时的事件,而对于宋襄公这件事,竟然没有片言只语的评论,这很说明问题。 下面,先听听唱赞歌的。 “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这是春秋公羊传的评语,什么意思君子褒扬宋襄公不进攻没有列好队的敌人,遇上战争还不忘记大礼。宋襄公是有仁德的君主啊,可惜没有辅佐的贤臣。即便是文王来作战,恐怕也就是这个样子吧。 把宋襄公比成周文王,还有比这更高的赞扬吗 “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这是史记里的话,司马迁借“君子”之口来表扬宋襄公:君子们赞扬宋襄公,认为中国缺少礼义,而宋襄公很懂得礼让。 那个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更是把宋襄公当做楷模,他这样说:“霸王之道,皆本于仁故善宋襄公不厄人。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意思是这样的:要成为霸王,根本在于仁义,所以宋襄公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破坏了仁义而取胜,不如遵循仁义而战败。 “不由其道而胜,不如由其道而败。”这就是大儒董仲舒的高见。 中国两千多年来被外族欺辱,董大儒功不可没。 再来看看反面意见。 除了子鱼之外,孙子大概是第一个反对宋襄公的人,孙子兵法开卷就写道:“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些话,基本上就是写给宋襄公看的。 之后的兵家,都与孙子一脉相承。 韩非也嘲弄宋襄公,称之“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 然而几千年来说得最过瘾也最直接的还是**,**教导我们:“这是蠢猪式的仁义。” 仁义,对敌人仁义,就是对自己的人不仁义。 不就是这样吗 对敌人仁义,敌人嘲笑你,自己人怨恨你,这样的仁义有什么意义呢 宋襄公的大腿上那一箭不仅仅扎到了皮,也扎到了rou,还扎到了骨头。那年头没有消炎药也没有消毒水,还没有华佗给他刮骨疗伤。就算有华佗,宋襄公也不是关云长。所以,宋襄公的腿一直好不了,发痛、发痒、化脓,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睡觉也只能一个侧面。尽管如此,宋襄公从来不后悔自己的仁义之举。 转眼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春天来了,该发芽的发芽,该发情的发情,该发炎的当然也要发炎。换句话说,宋襄公的伤情更加恶化了。 “我要死了吗”宋襄公经常会问自己。他觉得自己大概好不了了。 这一天,正当宋襄公又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人来报:“主公,晋国公子重耳求见。” 平时,求见的人很多,宋襄公基本上都不见。这次,他见不见 “安排国宴。”宋襄公下令,不仅见,而且要高规格地见。为什么 在回答宋襄公的问题之前,先回答另一个问题:重耳怎么跑到宋国来了 告密者的下场 重耳在齐国的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有老婆没孩子,有朋友没敌人,多好的日子 重耳的老婆叫姜氏,漂亮说不上,但是很贤惠很温柔,又体贴人,而且学识出众,重耳很喜欢她。 齐桓公刚死的那阵子,重耳还担心是不是好日子到头了,可是后来没咋地,马照跑舞照跳,国家大妓院的生意还是那么红火。重耳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有吃有喝有老婆伺候,还求什么折腾什么 所以,重耳决定就这么在齐国过下去了,当个小地主也没什么不好。 重耳是挺爽,可是兄弟们不爽啊。不说别的,就说先轸和魏犨,看着齐国四公子打仗,两个人那个羡慕,真恨不得提着大戟去杀几个人过过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