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第3/3页)
第一条死路就是死在床上,而且很可能是生猛子的床上;第二条死路是死在不知道什么地方,就是俗话说的死无葬身之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作为一个外来户,老老实实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跟国君的老娘上床也是没有问题的,其实,从鲁国到齐国,国君都知道谁在跟自己的老娘上床,不过都睁只眼闭只眼。但是,一旦一个外来户不在床上混,而在官场上混,那就离死不远了。宣伯知道生猛子一定会让自己当上卿的,那算是对自己在床上的贡献的回报。可是,当上卿的后果就是引起齐国人的愤怒,到时候只怕自己连怎么死都不知道。 所以,宣伯只有逃命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据说,宣伯后来逃到了卫国,结果同样享受卿的待遇,而卫献公的老娘很喜欢他。至于是不是有进一步的发展,史书没有记载。 现在的问题是:宣伯跑了,生猛子怎么办她会空虚吗如果她空虚,她会用什么来填补空虚 第一三四章齐国人的阳奉阴违 宣伯人间蒸发了,生猛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如果知道宣伯去了哪里,她宁愿抛弃这里的一切追随过去。 还好,空虚的时间不算太长。一个美男子很快填补了宣伯离去造成的空虚。这个人是谁请姓庆和姓贺的朋友们注意了,你们的祖先就要出场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庆克。 庆克什么来历说起来,庆克是庆父的儿子。庆父庆父的儿子不是公孙敖这个庆父,是齐国的庆父,公孙庆父。齐桓公的大儿子叫公子无亏,无亏的儿子就是公孙庆父,庆父的儿子就是庆克。 有说法是庆克就是无亏的儿子,此说大有疏漏。按,公子无亏死于公元前643年,此时为公元前575年,也即是说,如果庆克就是无亏的儿子,此时至少68岁。 生猛子会勾搭一个68岁的大爷 那么,另一个问题,庆克为什么还是贺姓的祖先西汉末,庆克后代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的父亲刘庆的名讳,“庆”字改为同义的“贺”字。 自古,庆贺是一家。 生猛子怎样搭上了庆克放一放再说。自从宋襄公扶立齐孝公之后,齐国的事情都没有交代,先把这一段补上。 轮流坐庄 齐孝公继位十年薨了,弟弟公子潘杀死了孝公的太子,自己当了齐昭公。见第三部 第八十一章 齐昭公二十年前613年,昭公也薨了。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把太子公子舍给杀了,然后自己做了齐懿公。见 第一二八章公子商人杀了公子舍,然后假惺惺请自己的哥哥公子元做国君。 “兄弟,我知道你想当国君,还是你来吧,我还想多活几年呢。”公子元也没客气,直截了当说了。公子元尽管拒绝做国君,对齐懿公却始终不服气,从来不称齐懿公为“公”,一直叫他“夫己氏”,意思是“那个人”。 齐懿公登基之后,最想干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干掉哥哥公子元,扫除潜在威胁。可是没等他动手,公子元跑回姥姥家卫国去了。既然跑了,齐懿公也就没理由跨境抓人了,更不敢强要,因为卫国身后还有晋国的保护。不过,齐懿公时时派人去盯一盯公子元,看他有什么动静。 除了盯着活人,齐懿公还对死人干了一件事。 在齐懿公还是公子的时候,曾经跟一个叫做丙戎父的大夫争一块地,结果争输了。等到齐懿公当上了国君,想起这件事情来了。 “来人,把丙戎父给我叫来。”齐懿公要报仇。 “回主公,丙戎父叫不来了,他已经死了。” “死了给我挖出来。” 就这样,丙戎父被挖出来了。 “跟我斗,啊,跟我斗那,我算算,你这罪行应该是怎么处罚对了,砍脚。”齐懿公搞得还挺正规,让人把丙戎父的两只脚给砍了。 砍了死人的脚,齐懿公心情舒畅了很多。他发现丙戎父的儿子挺机灵,决定让他儿子当自己的御者。丙戎父的儿子叫什么暂定叫丙戎。 转眼间登基四年了,夏天的时候,齐懿公决定去城外的一个叫做申池的水池游泳,于是驾着车就去了。齐国国君和鲁国国君都有一个优良传统:不扰民。 一辆车到了申池,那可是一池好水,齐懿公脱了个光屁股,一个猛子就扎进去了。岸上,司机丙戎和车右庸职还在那里脱衣服。这时候,丙戎拿起马鞭就给了庸职一马鞭。 “哎,你打我干什么啊,你还没我脱得快呢。”庸职很气愤,他以为丙戎是嫌他脱衣服脱得慢呢。 “你别装了,别人把你老婆抢了你都没屁放,打你一下怎么了”丙戎说。 谁抢了庸职的老婆齐懿公。 “啊,啊呸你还不是一样你老爹的脚被人砍了,你敢说话了”庸职被揭了疮疤,于是反揭丙戎。 两人都没话说了,都是一肚子辛酸史。 “哎,快来啊,磨蹭什么呢。”水池里,齐懿公正玩花样游泳呢,大声叫他们。两人对视一眼,交换了眼神,然后都做了一个咬牙的动作。 两个人,悄悄地带了两把刀,下水了。 齐懿公正游得高兴,突然就觉得肚子下面一阵剧痛。 “哎哟,鱼咬我了。”齐懿公大叫。 “哼,让你抢我的老婆。”庸职从水里钻了出来,一只手拿着刀,另一只手拿着齐懿公的命根子。 “啊”齐懿公发现大事不妙,急忙就要逃命。 逃命,是来不及了。齐懿公的双脚不知道被什么抓住了,生生地被拉下了水底。 血,从水里冒出。 很快,申池成了血池。 丙戎和庸职杀了齐懿公,从此人间蒸发了。 而公子元从卫国回来,成了齐惠公。 这样,齐桓公的几个儿子算是轮流坐庄,只是苦了他的孙子们。 重燃雄心 齐惠公登基十年后鞠躬尽瘁,儿子无野继位为齐顷公。 自从齐桓公死后,齐国始终在动荡之中,自顾不暇,基本上也没有精力跟诸侯打交道。到了齐顷公继位,算是缓过气来,可以认真考虑怎样在这个世界上混了。 内阁会议,齐顷公召集了高固、国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