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第3/3页)
在齐桓公的儿子们中间,公子无亏和公子元即齐惠公的关系比别人都要近得多。 当初,公子无亏被杀,就是齐惠公收养了他的儿子庆父。因此,庆克与齐灵公的关系非同一般。 齐顷公和齐灵公都在竭力扶持庆克。为什么不仅仅是关系亲近这一条,更重要的,是要寻求一股力量来对抗国高两家。 国高两家祖上是周王亲命的齐国上卿,因此世为上卿,除了管仲在世的时候,其余的时间都是齐国最强势的政治力量。齐桓公几个儿子互相攻伐,背后都是得到了国高两家的支持。 而更厉害的是国家和高家世世代代共同进退,始终在同一条战壕,因此也才能够几百年来屹立不倒,其地位之稳固,甚至超过了国君。两家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喜欢把女儿嫁给外来的才俊,譬如当年陈国公子完流亡到齐国,就做了国家的女婿;叔孙豹到了齐国,也做了国家的女婿。而这些青年才俊很快就立足齐国上流社会,成为国高两家的势力范围。 就因为势力庞大并且盘根错节,国高两家在齐国说话的分量很重,往往居高临下,不留情面。即便在国君面前,也常常直来直去,并不考虑对方的面子。 在国语中,单襄公曾经这样评说国佐:“立于**之国,而好尽言,以招人过,怨之本也。唯善人能受尽言,齐其有乎”意思就是,国佐身在齐国这样一个**的国家,说话却很直,没有顾忌,直接点出别人的过错,这样是很容易得罪人的。只有善人才能够容忍别人的直言直语,可是齐国有这样的善人吗 至少,齐灵公不是这样的善人。 对这两家,齐灵公如芒刺在背。他在培植自己的力量来对抗国高两家,而庆克是其中的一支。 正因为如此,庆克受到重用,可以经常出入后宫。 生猛子失去了宣伯,于是搭上了庆克。 古人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现在我们说:什么新闻传得最快绯闻。 生猛子与庆克的绯闻很快传了出去,官场上人人皆知。于是,问题来了。 当初宣伯与生猛子的绯闻也传得很快,但是由于宣伯是外来户,所以,大家也就一笑置之,把他看做生猛子的一个高级面首而已。可是庆克不一样,国家、高家甚至鲍家鲍叔牙的后代对于庆克的受宠一向就很不满,一向认为他会对旧的权力格局产生威胁。如今他又上了生猛子的床,对大家的威胁更大了。 “该死的,整他”国佐、高无咎高固之子和鲍牵三人一商量,决定要收拾庆克。 现在想起来,宣伯的人间蒸发是多么明智。 鲍牵 庆克也不是傻瓜,他也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也听到一些风声对自己很不利。他决定避避风头,暂时不要去约会生猛子。可是,生猛子那边依旧生猛,不依不饶。怎么办 这一天,生猛子又派人来请了。去还是不去 庆克想了一个办法。 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进出后宫,主要是些妇女,这些妇女干什么的都有,探亲访友的、送女工的、探亲回来的,等等。一般来说,这些人进出后宫不会有人注意。 庆克在后宫附近找到了一个要进宫的中年女人,然后凑到了她的车前。 “大嫂,我也要进宫,搭上我好吗”庆克低声说。 “大闺女,上来吧。”中年妇女很热情,让庆克上了车。为什么叫大闺女因为庆克装扮成了女人。 庆克成功地混进了后宫,之后去约会生猛子了。 就在庆克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一双眼睛在远处早已经紧紧地盯住了他,谁鲍牵。 “国老,我刚才看见庆克这小子装成女人混进了后宫。”鲍牵立即向国佐作了汇报。 “走,咱们在后宫外面等他出来。”国佐来了兴趣,亲自出动,和鲍牵蹲点守候去了。国佐知道,怎样进去的,庆克一定会怎样出来。 自古以来,捉jianian这一类的事情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果然,一个时辰之后,一辆车从后宫后门出来,车上坐着两个妇女。车子出来不远,一个妇女从车上跳了下来,一头钻进了一个小巷。 “哎呀妈呀,太成功了,太刺激了。”这个妇女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脱衣服。 “很爽吧庆克。”一个声音传来,吓了庆克一个哆嗦,抬头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佐和鲍牵已经站在了自己面前。 这下,什么也不用说了,跟捉jianian在床基本没有区别。 “你这身衣服不错啊,哪来的”国佐坏坏地问。 “这,这,我,我老婆的。” “你老婆的你变态啊好个王八羔子,你胆肥了跟国母上床了”国佐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庆克一通臭骂,庆克也不敢吭声,低着头挨骂。 骂了之后怎么办呢国佐想想,好像也就只好骂骂了,毕竟这是生猛子的事情,真要闹大了,太后没面子,国君也就没面子;国君没面子了,自己不是有麻烦了 “滚,以后别再让我看见,否则有你好看”骂够了,国佐又威胁了两句,这才放庆克走掉。 庆克吓出来一身冷汗,偷偷摸摸回到家,再也不敢去跟生猛子约会了。 没过几天,生猛子又派人来了,说是太后想他了。 “我不是不想去,我是不敢去啊。”庆克把自己那天怎样扮女人进宫,怎样被国佐和鲍牵捉住,怎样被痛骂一顿,又怎么被国佐威胁等等,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来人没办法,回去对生猛子转述一遍,生猛子咬牙大骂:“该死的国佐,该死的鲍牵,你们不让我爽,我也不会让你们爽,我决不会放过你们。” 女人为了男人,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 国佐 齐灵公八年前574年六月二十六日,晋国召集各国在柯陵举行盟会,根据阳奉阴违的外交原则,齐灵公带着国佐前往参加。在齐灵公离开期间,临淄由高无咎和鲍牵镇守。 高无咎和鲍牵这哥俩第一次接受这么重要的任务,觉得要有所表现。于是,城头增加岗哨,城门增加守卫,每天提早关城门,同时,行人出入都要进行检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