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 (第3/3页)
“老申,说明白点好吗” “我说得够明白了,你要是连这也听不明白,我也没必要再跟你说什么了。” 蒍子冯有点郁闷,闷闷地离开了申叔豫的家。 一路上,蒍子冯就在想申叔豫的话,一路想一路驾车,车子总是偏离正道。快到家的时候,他终于恍然大悟。 原来,蒍子冯手下有八个人受他宠信,这八个人并不是政府公务员,可是最近都发了财,人人有车有马。蒍子冯想明白的就是,这八个人就是自己的观起。 “各位,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明天开始,各位自便吧,我这里没你们的茶位了。”蒍子冯没客气,把八个人都赶走了。 从那之后,楚康王才算对蒍子冯放心了。 不过,蒍子冯在令尹的位置上还是干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恨不得早一点死,结果仅仅干了三年就鞠躬尽瘁了。在这一点上,蒍子冯和晋国的士会父子倒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士会父子怕的是权力斗争,蒍子冯怕的是廉政风暴。 上下其手 蒍子冯去世,屈建子木担任令尹。 相比于蒍子冯,屈建更喜欢对外用兵,上任当年就灭了吴国的附庸舒鸠国。第二年,屈建联络秦国,楚秦联军进攻吴国。 楚秦两**队抵达吴国边境的时候,发现吴国人早已经有了防备,于是决定撤军。可是就这么回去又觉得挺失败,干脆两国联军屁股一歪,打到郑国去了。 郑国守卫边境的是皇颉,猛然发现楚国人和秦国人来了,仓皇之间率军出战。郑军当然不是楚秦联军的对手,大败亏输。 皇颉弃车而逃,结果被楚军的穿封戍活捉。穿封戍正要押着皇颉回去,迎面过来一员大将,谁啊楚康王的弟弟王子围。 “哈哈,我活捉了郑军主将,哈哈”王子围来到近前,一把揪住皇颉,大喊起来。 穿封戍一看,分明是自己捉住的,这位怎么上来就说是他捉住的 “喂,搞错了吧没看见我正押着他吗”穿封戍说。 “我可没看见你押着他,是我抓住他的。”王子围索性来个不要脸。 “是我捉住他的,你不要脸。” “你才不要脸,是我捉住他的。” 两人争吵起来。 穿封戍只是个小军官,他难道不知道对面这位是楚康王的弟弟知道,可是他咽不下这口气。 正在争吵,来了一个人,谁伯州犁。 “哎,咱们别争了,伯老来了,楚国最有学问的人来了,咱们问他,让他判断。”王子围提出建议。 “那,那行吧。”穿封戍没办法,只好答应。 两人把问题交给了伯州犁,要说呢,还是晋国人有办法。 “这还不好办谁捉的他,他自己最清楚啊,问他不就行了我来问。”伯州犁有办法,听上去还真不错,穿封戍挺高兴,心说这一回该真相大白了。 晋国人总是比楚国人有办法,这一点要承认。 伯州犁来到皇颉面前,先做一下铺垫:“这位,看上去你是个聪明人文化人,有些事情你自己知道怎么办吧” 皇颉一听,有点弄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过,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文化人,他知道这句话一定有什么深层含义,自己要小心了。 伯州犁抬起手来左传:“上其手。”,指着王子围说:“这位先生是王子围,哪,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是我们大王最宠爱的弟弟。” 然后,伯州犁把手放下来左传:“下其手。”,指着穿封戍说:“这位名叫穿封戍,楚国边境小县的县尹。” 皇颉现在什么都明白了。 “现在请听题,王子围和穿封戍,谁捉住了你”伯州犁问。 皇颉抢答了。 “我遇上了王子围,打不过他,就被他活捉了。” 正确答案。 伯州犁笑了,王子围也笑了,甚至皇颉都笑了。 “笑你个头,老子跟你拼了。”穿封戍暴喝一声,提起手中的大戟,就要来跟王子围拼命。 王子围吓得脸色惨白,掉头就跑,幸亏在场人多,夺下了穿封戍手中的大戟。 “什么狗屁王子,臭不要脸。”穿封戍大声叫骂。 这段故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他乡遇故知 从郑国捞了一票之后,楚秦两军各自回国了。 回到楚国,屈建发现有客人在等他,宋国来的客人,是向戌派来的。虽说宋国是晋国阵营的,屈建和向戌的私交还是不错的,私下里常有些书信往来。 “哎哟,老向有什么好消息给我”屈建挺高兴,他想不到的是,后面的事情能让他更高兴。 “令尹,是这么回事”来人是向戌派来的和平特使,当下把向戌的和平计划介绍了一遍,说是晋国人很感兴趣,要是楚国也有兴趣的话,宋国愿意做东道主,请晋楚两国到宋国进行和平谈判,今后双方的盟国互相朝拜,国际事务都以和平方式解决,世界和平的伟大理想就能实现了。 屈建听完了介绍,非常高兴,算一算,世界和平对楚国实在是好处太多了。第一,目前楚国处于下风,对抗晋国很吃力;第二,晋国的盟国多,楚国的盟国少,互相朝拜,自己就赚多了;第三,要是在自己手上实现了世界和平,那自己不是名垂青史了 屈建决定响应宋国的建议,于是去向楚康王汇报。对于这个建议,楚康王也很感兴趣。两人一商量,决定派人去晋国打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可是派谁去呢想来想去,派谁去都不合适,因为现在双方还是敌对国家,万一对方根本没有诚意,自己这边贸然派人过去,岂不是很丢面子 最后,屈建提了一个建议:咱们让蔡国派人去,这样就怎么也丢不了楚国的面子了。 蔡国接到了楚国的命令,说是派一个人去晋国,观察一下晋国的情况,同时探一探晋国人的口风,看他们是不是真的爱好和平了。 蔡国派出了上卿声子,一来级别够,二来声子口才很好。 声子带了单位介绍信就上路了,路过郑国的时候,在荥阳郊区遇上了一个人。 “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