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节 (第3/3页)
'> 卫灵公让王孙贾召集大家开个会,说是谈一谈注意事项。大家都到齐了,卫灵公却不肯出来,于是大家都问为什么。 “主公因为要送儿子去晋国,伤心过度,正哭呢。”王孙贾解释。不解释也就罢了,他这一解释,大家全哭了。 效果很理想。 “那什么,主公让我问问大家,如果晋国人来攻打我们,我们能不能抵抗”王孙贾趁热打铁,引导大家。 “当然能,就算打我们五次,我们也能抵抗。”群情激奋。 “那好啊,那我们傻乎乎把儿子们送去干什么我们不理他们,如果他们来打我们,我们实在顶不住了再把人送去也不晚啊。”王孙贾顺着大家的意思说。 “对,我们不跟晋国人玩了,跟他们绝交”大家喊了出来,现在,这是大家的一致呼声。 第一**章赵简子 卫国人彻底投向了齐国。 第二年,齐国攻打晋国的夷仪今山东聊城境内,卫国出兵相助,正式宣布与晋国决裂。 又是第二年,齐国与鲁国结盟,这一次盟会孔子作为鲁国的相礼参加。 连续这两件事,宣告联合国彻底崩溃,晋国成了光杆司令。 晋国人又有点急了,具体说,赵鞅有点急了。范鞅没有急吗没机会急了,因为他已经死了,现在是智跞出任中军元帅,赵鞅为上军元帅,而范鞅的儿子范吉射接了他爹的班。 赵鞅和范鞅虽然都是鞅,可是此鞅非彼鞅,范鞅爱占小便宜,赵鞅瞄准的都是大便宜。 赵鞅死后谥号为简子,因此后世称之为赵简子。 赵简子最有名的一件事情出现在中山狼传中,这个故事就是“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追杀狼的那个人就是赵简子。 从这里开始,我们改称赵鞅为赵简子。 赵简子是个人物,为什么是个人物看看再说。 赵家自从赵氏孤儿赵武复兴之后,赵武和赵成父子都很小心谨慎。赵成去世,儿子赵简子接任。 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赵简子现在就是贵族了。与其他各家相比,其实赵家是资历最浅的,所以赵简子身上那种公子哥儿的惰性也就最少。看到公室越来越弱,赵简子也就看到了历史将向哪里走。 “让他们占小便宜去吧,老子玩大的。”赵简子不简单,他要玩大的。 赵简子的性格很像赵盾:能看到人的优点,能大胆使用能人,同时,够狠。 赵简子仔细研究了晋国的历史,他研究晋国历史有一个方便之处,那就是晋国史官不知道怎么回事由赵家人出任了。借着这个便利,就能看到晋国的史籍,从中学习历史。 研究的结果,赵简子总结如下。 首先,要有人;其次,要有地;第三,其他的都无所谓。 有了这三大原则,赵简子开始照方抓药了。 赵简子笼络人心 “有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人心,另一个部分是人才。 当初,范匄为中军帅的时候,曾经制定了一部刑法,后世称为“范宣子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不过,这部刑法由范匄自己保存,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内容。说起来,这也算法治,但却是只有法官才了解内容的法治。 后来,赵简子主持诉讼的时候,做了一个鼎,把刑法都刻到了鼎上,放在公共场合。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刑法内容了。当然,这个刑鼎比郑国子产的刑鼎要晚,但是因为是在晋国,其影响力并不小于子产的刑鼎。 就因为铸刑鼎,赵简子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大大提高。 晋国六卿都有大量的土地,全国人民几乎都在为他们打工。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自己这里打工,六卿先后推出劳务工优惠政策。 按照规定,“百步为亩”,即每亩地长宽均为百步。所有公室的亩制都遵循百步的原则,也就是“国有企业”还按照传统的规格。 那么,六卿们的“集体企业”呢他们纷纷改制,范家、中行家、智家的亩制改为八十步乘一百六十步每亩,韩家、魏家为一百步乘二百步每亩,赵家的亩制最大,为一百二十步乘二百四十步每亩。 亩制的大小有什么区别 按照规定,每亩地要纳税和缴租。六卿的土地纳税按照收成的百分之十,交给公室,这相当于国税。缴租按照固定额缴给六卿,这相当于地税。公室的土地没有地租,但是税的比例高。 按照以上的规定,其实给公室种地和给六卿种地没什么区别。 现在,六卿的亩制改了,区别来了。 亩制大了,但是每亩地的地租没有变,所以农民得到了实惠,在这一点上,赵家的农民明显实惠更大。 但是,更大的实惠不在这里。 六卿都调整了国税的比例,从百分之十减少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说,拿百分之五的国税来补贴了自己的农民。国家收入减少了,可是晋国国君也没脾气,干瞪眼。 而赵家更绝,索性连百分之五的国税也免了,免农业税。那么,这百分之五的国税怎么办赵家从自己的地租里出。 这样,赵家在亩制上已经比其他五家大了,而且比他们少征百分之五的税。 于是,劳务工纷纷从公室流向六卿,而主要流向了赵家。 赵家,被评为春秋时期的最佳雇主。 人心,正在向赵家聚拢。 让利于民,固然大得人心,但是,赵家的收入不是就少了很多实力不是就会下降 不错,收入比其他六家少了很多。但是,钱多就是好事吗 吴王阖闾曾经跟孙武探讨过这个事情,说到晋国六卿谁会先灭亡,孙武作了非常精辟的阐释。 孙武这样说:范家和中行家两家亩制最小,最富裕,家里养的士就最多。但是这两家富了很多代了,现在又这么富,“主骄臣奢,冀功数战”,很骄纵蛮横。所以,这两家先完蛋。 智家亩制也不大,但是连续两代早亡,因此家风没有这么骄横。所以,他们第三个灭亡。魏韩两家的亩制较大,因此更晚灭亡。而赵家亩制最大,家里钱不多,养的士也不多,但是都很精干,“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主人谦恭,属下收敛,而员工很富有,这样的家族,稳定而且团结。所以,晋国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