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7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0节 (第3/3页)

堂里以礼接待。勾践还坐着装载粮食和rou的船出行,遇到流浪的年轻人,给吃给喝,记下姓名安排工作。

    勾践自己以各种方法折磨自己,让自己时刻不忘在吴国所受的侮辱和痛苦。他怎样折磨自己来看看两种版本的说法。

    按吴越春秋:越王念复吴仇非一旦也,苦身劳心,夜以接日。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中夜潜泣,泣而复啸。

    简单翻译:勾践日夜想着报仇,困了,就用蓼叶刺激自己的眼睛;脚冷,就用更冷的水去泡。冬天经常抱着冰,夏天总是烤火。门口挂着苦胆,进出都尝一下。半夜经常哭泣,哭完了还对天长啸。

    基本上,吴越春秋比较夸张,勾践自己神经衰弱也就罢了,估计把后宫所有人都要弄成神经病。

    按国语: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

    简单翻译:勾践苦思冥想怎样报仇,座位上挂了一个苦胆,时常咬一口,吃饭的时候也要咬一口。经常对自己说:“你忘掉了会稽投降的耻辱了吗”

    基本上,国语比较真实。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就出于这里。

    不过对于尝胆,似乎不仅仅是激励自己的意思。想来尝粪的阴影总在勾践心中,挥之不去,尝胆也是为了压制异味的心理安慰。

    除此之外,勾践亲自下地干活,夫人亲自织布。不是自己种出的粮食就不吃,不是夫人亲自织成的布就不穿。同时,宣布整整十年在国内不收赋税。

    看得出来,勾践复仇的决心远远大于当初夫差复仇的决心,同样也大于伍子胥复仇的决心。

    对内,勾践苦心经营,卧薪尝胆。对吴国,还要继续装孙子,拿出养马尝粪的精神来。

    勾践先后向吴王夫差进贡“葛布十万,甘蜜九,文笥七枚,狐皮五双,晋竹十廋”。同时也继续贿赂伯嚭,结果吴王夫差一高兴,把越国的封地增加到八百里;再一高兴,把越国原来的地盘全部还给了越国,于是,越国的地盘超过了一千里。

    计然之策

    勾践很努力,但是,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

    两年过去,越国的变化不算太大。

    “大王,这样下去,报仇大概要五十年了。”范蠡对勾践说。

    “什么只怕我也活不了五十年了。”勾践瞪着眼说,有点急了。

    “这样下去不行。”

    “那,那怎么办我都自己下地种田了,还天天尝苦胆,这都不行,我,我可怎么办啊”勾践哭丧着脸说。他有报仇的决心,可是真没有办法,范蠡这么说,让他有些绝望。

    “大王,有一个人很有才能,不妨请他来给大王出出主意。”范蠡这人这点好,提出问题的时候,多半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快请来。”勾践迫不及待地说。

    计然,范蠡介绍的这个人叫计然。

    计然也不是越国人,是蔡国人,不过,是晋文公的后人,晋国公子都流落在外国,计然的祖辈就到了蔡国。计然原本姓辛,字文子。博学多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不过此人性格内向,酷爱山水,不求功名。从蔡国到越国,也不过是游山玩水。恰好遇上了范蠡,两人一交谈,范蠡大吃一惊,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手,比自己还高的高手。

    所以,范蠡把他推荐给了越王勾践。

    “先生请坐,您就是计,计然”勾践说话有一点结巴,为什么不是因为忘了尝苦胆,而是觉得眼前这个人不像是个有学问的人。

    这也难怪,计然这人外貌平平,甚至看上去有些木讷。

    “是。”计然话不多。

    勾践哼哼唧唧没有再说话,他对计然很失望。这也难怪,范蠡平时滔滔不绝,这与计然的沉默截然不同。

    “大王,计然先生大智若愚,外讷内秀,有什么问题,大王尽管问。”范蠡看见勾践犹豫,赶紧说。

    见范蠡这样说,勾践总算对计然有了一点信心。

    “计然先生,我回国已经两年,为了国家的强大,我卧薪尝胆,甚至自己下地种田,老婆亲自织布。可是为什么不见什么成效请先生教我。”勾践开始提问。

    “大王错了,你亲自种地,不会比老农收获得多;夫人亲自织布,也不会比农妇织得好。你们这样做,不过是做一时的榜样,遇上天灾,就什么用也没有了。所以,大王要做大王应该做的事情,你应该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应时而动,才能让百姓富裕,国家强大。”计然不拐弯抹角,直接开始批评。

    勾践一愣,再一想,竟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计然先生,您真是一席话点醒梦中人,继续啊。”勾践来了精神,说话也客气了很多。

    一旁,范蠡一边点头,一边也聚精会神地听。

    “夫兴师举兵,必先内蓄五谷,实其金银,满其府库,励其甲兵。”吴越春秋计然开始了,他说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我们要藏富于民,税赋要低。可是,大王免了税,为什么百姓还是不富有粮食还是没有储备因为免税是错误的。”

    勾践眨眨眼,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范蠡也眨眨眼,思考着。

    “如果向百姓收取二十石粮食以下的税,百姓就不会努力种粮,因为不用努力就够吃了;向商人收取九十石粮食以上的税,商人就无利可图,就不会经商了。所以,税赋应该在三十石到八十石之间,这样农民就必须努力种田,而商人有利可图,就会经商。那么最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商人的利益增加了,国家的粮食库存也增加了。”计然说到这里,勾践眼都直了,茅塞顿开。

    “我怎么就不会这么思考问题呢”范蠡喃喃自语,对计然十分佩服。

    “种地不是傻种,要懂得自然的规律。月亮每十二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周期性循环时,大地万物也会随之变化自然的周期是每隔六年一次丰收,每隔六年一次持平,十二年一次饥荒。如果处理不好,人民就会对你的统治没有信心,离你而去。古代的圣人由于能早早预知自然界的变化,所以预先做好准备”计然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