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第3/3页)
太阳,给太阳神取个名字叫东皇公;在西郊建了一个庙祭祀月亮,给月亮神取个名字叫西王母。在会稽祭山神,在江州祭水神。
第二件事比较麻烦,按吴越春秋:“越王乃使木工三千余人入山伐木,一年,师无所幸。作士思归,皆有怨望之心,而歌木客之吟。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楠,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砻,分以丹青,错画文章,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状类龙蛇,文彩生光。” 简单地说,就是出动了三千木工,满世界找了两根巨木,然后精工制作。 木头收拾好了,然后勾践收拾了些金银珠宝,在范蠡、文种的陪同下,率领五百随从,由水路浩浩荡荡前往吴国进行国事访问。 当然,两根木头同时从水上拉过去了。 这时候,正是吴国人准备攻打齐国的时候。 越国人的到来让吴王夫差非常高兴,这证明自己的对越政策是多么成功,自己的人格魅力是多么无敌。 越王勾践以臣下的礼节拜见了吴王夫差,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当年养马的马厩和住过的石屋,表示:吴越两国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两国领导人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事务进行了交流,勾践表示,越国人民支持吴国人民的争霸事业,世界只有在吴王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 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重申:吴越两国一衣带水,和睦相处。两国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作为友谊的象征,越王勾践代表越国人民向吴王夫差赠送了参天巨木两棵,希望吴国就像这两根木头一样屹立于世界的最高端。 吴王夫差表示,吴国人民不会辜负越国人的厚望,这两根象征两国友好关系的木头将会成为吴国标志性建筑姑苏台的栋梁。 “我们要修建一座姑苏台,要修成世界第一高台,代表我们吴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有力气。”吴王夫差非常高兴,真的非常高兴,当即作出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决定。 “我们越国全力支持,我们还会再运木头过来。”越王勾践也非常高兴,也是真的非常高兴,他看着吴王夫差,心中暗想:“修吧,折腾死你们,这两根木头就是你们的棺材板,姑苏台就是你们的坟墓。” 狡猾的越国人给吴国这两棵木头的目的就是让吴国人修建楼台,超乎他们预料的是,吴国人不仅要修,还要修世界最高。 标志性建筑,往往就是坟墓的代名词。 夫差高兴,所有吴国的高层都高兴,因为礼物人人有份。 只有一个人不高兴,很不高兴。 不用猜,这个人是伍子胥。 “是豢吴也夫”伍子胥自言自语,什么意思这不是要养肥我们,然后再宰了我们吗 强烈的责任感让伍子胥无法保持沉默,他要发言。 “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左传伍子胥开门见山,首先贡献了一个成语“心腹之患”,之后继续:“他们表面上顺服,实际上在悄悄地做准备,我们要早一点下手才行。我们攻打齐国有什么用那块土地也不适合我们。如果我们不灭掉越国,越国就会灭掉我们。盘庚之诰说:对于叛逆,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如今大王反其道而行,还想称霸,怎么可能呢” 夫差本来很高兴,看见伍子胥发言,就有点不高兴,又听到这些陈词滥调,更加不高兴。 “伍子胥,总说这些,自己不烦吗这样吧,就派你去趟齐国,如果你能说得齐国人主动臣服,我们就不讨伐他们,怎么样”夫差干脆给伍子胥派了个活儿,算是眼不见心不烦。 伍子胥叹了一口气,一片忠心不受待见,还给自己揽了个活儿。 越国人在吴国受到热情招待,临走,吴王夫差为他们设宴送行,别说,真有点依依不舍。 送行宴非常盛大,吴国的高层们都应邀参加,只有一个人没来,那就是伍子胥,他也是眼不见心不烦。不过,他不来,夫差也高兴。 酒rou、歌舞、自吹和互吹,国宴基本上就是这样。 酒酣rou饱,吴王夫差开始谈起自己的称霸大业,说到了要讨伐齐国。 “大王,外臣范蠡有个问题想问问。”范蠡弱弱地问。 “请讲。” “大王,吴国称霸,今后少不了北上中原。可是,路途遥远不说,中间还是山水相隔,辎重粮草运输不便,不知大王有何良策”范蠡提问,很专业。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确实是个伤脑筋的问题,这次讨伐齐国之所以一再拖延,就是因为这个问题。范蠡,你有什么好建议”夫差问。他一向欣赏范蠡,心想他或许有办法。 “大王,我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啊,快说。”夫差很感兴趣,所有人都很感兴趣。 “我们吴越人擅长水运,如果挖一条大沟,连通长江和淮河,那么,岂不是南北贯通,如履平地今后要出兵中原,轻而易举,雄霸天下,不费吹灰之力。” 范蠡说完,整个宴会厅一片寂然。 “啪”吴王夫差用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道:“好主意,好主意。” “好主意,好主意。”一片附和声。 真的是好主意。 吴国人很高兴,真的很高兴。 越国人也很高兴,也是真的很高兴。 第一九五章伍子胥的悲哀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唐李白乌栖曲 越王巧破夫差国,来献黄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 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 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尽古墟,萧条两地皆明月。 灵岩香径掩禅扉,秋草荒凉遍落晖。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峰斜见鹭鸶飞。 如今白发星星满,却作闲官不闲散。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 吴乡越国旧淹留,草树烟霞昔遍游。云木梦回多感叹,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