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节 (第1/3页)
为那是海鲜,古时候没人爱吃那个。【】 “可矣。”范蠡知道已经到了和吴国人清算一切的时间了。 秋收结束,越军全军出动,讨伐吴国。这一次,吴军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五战连败。到十一月,越军包围了阖闾城。 越军并没有攻城,按照范蠡的策略,就是两个字:围城。 越军没有攻城,吴军来约战了。 “回去,我们不打。”范蠡拒绝。 一天之内,吴国使者来了五次,要求决战。范蠡毫不动摇,拒绝了五次。 “范先生,打吧,难道还怕他们”勾践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想决战了。 “大王,出兵之前咱们不是商量好了吗只围不打。怎么到了战场上就变卦呢得到了时机就不能怠慢,时机一失就不会再来。上天赐予而不接受,灾难反而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进退变化之中如果拿不准主意,一定会后悔的。”范蠡还是很坚决,国语原话是这样的:“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时不再来,这个成语出于这里。 天予不取,反受其害。这句名言,同样来自这里。 “好吧。”勾践同意范蠡的看法。 范蠡的策略是非常有道理的,从当时的情况看,吴军尽管连败,但是战斗力还在,此时背城一战,一定死拼,越军未必就能取得胜利。再则,吴国比越国大,越军拿下阖闾城,很难避免当年吴军在郢都所做的事情,反而会激起吴国人的愤慨,逼迫吴国人团结起来驱逐越国侵略者。 所以,范蠡一边包围阖闾城,用时间来消磨吴军的士气;另一边,阖闾城以外的地区,赈济吴国百姓,来感化他们,用时间来同化他们。 以时间换空间,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范蠡不担心吴国人向其他国家求救 当时天下有能力救吴国的其实只有三个国家,楚国、秦国和晋国,楚国和秦国都是吴国的敌人,自然不会救他们。那么,晋国呢 吴王夫差知道,这样被包围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因为越国人耗得起,自己耗不起。 到了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求援了,求谁算来算去也只有晋国,其余的大国楚秦齐都是仇人。 于是,吴国特使前往晋国求救。 “哎呦,盟主有难,八方支援啊。”赵简子当场表态,可是,随后说了:“可是,实在不好意思,你看,我们国君刚刚去世,国家还在丧期,不能打仗啊。” 一个“可是”,葬送了吴国的希望。 其实,就算晋定公没死,晋国人也不会来救吴国的。 “那什么,这样吧,为了表达我们对盟主的敬意和我们不能救盟主的愧意,我把饮食标准再降低一档。”赵简子假模假样很惭愧的样子,因为国君死了,饮食标准已经降低了。 “元帅,您这样惩罚自己,让吴王知道了,一定很感动啊。”一个叫楚隆的手下急忙拍起了马屁,其实他知道赵简子每天晚上躲在暗室吃好东西。 “真的那你去趟吴国,跟他说说。”赵简子挺得意,于是派楚隆跟着吴国使者去了吴国。 到了阖闾城外,到处是越军包围,吴国使者偷偷溜进了城。楚隆不怕,他去找到了勾践。 “大王,吴国这样的流氓国家,早就该收拾他们了。听说贵国讨伐他们,中原各国欢欣鼓舞。我国特地派我来看看这里的情况,看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再看看吴国人有多悲惨,好让大家更高兴一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那行,你进去看看吧。”勾践一听挺高兴,放他进了包围圈里。 于是,楚隆来见吴王夫差。 “大王,您受苦了。”楚隆说着,眼泪都快下来了。之后,把赵简子怎样自责、怎样降低伙食标准等等说了一遍。 夫差不是傻瓜,听他忽悠,心说:“你就忽悠吧,忽悠死我们,看你们今后忽悠谁去。” 不管怎样,夫差还算客气地接待了他,临行,送了他一小盒珍珠,让他带给赵简子,算是补偿他降低饮食标准的损失。 吴王夫差绝望了。 说起来,这也是晋国最后一次忽悠吴国了。 夫差之死 越军围城,转眼围了三年。 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前473年,阖闾城终于崩溃了,城中的军民不顾一切,开了城门,蜂拥出来投降。 不投降没办法了,城里早已经断了粮,别说老鼠,就是死人都给吃光了。 吴王夫差带领着一帮亲信近臣,逃上了姑苏山。 从会稽山到姑苏山,造化弄人。 到了这个时候,吴王夫差也只能投降了。 “太宰,太宰呢”夫差想派伯嚭去,他跟越国人关系好。 伯嚭还在吗还在就不是伯嚭了。 没办法,夫差只好派王孙雒去向越国投降了。 “大王,过去我们在会稽得罪了贵国。现在越王如果肯赦免我们的话,我们愿意臣属于大王,永永远远不敢背叛。”王孙雒说得很悲凉很诚恳,文种在一旁看着,不由想起自己当初在吴军大营恳求吴王夫差的场景。 看见王孙雒,勾践突然有点心软,他跟王孙雒还比较熟,很喜欢他。 “这个”勾践有些犹豫,似乎想要答应他。毕竟,仇恨已经过去很多年,而三年围城消磨掉的不仅是吴军的士气,也包括勾践心头的仇恨。 “大王,我听说圣人的成功,由于他能利用天时。得了天时还不成功,上天就转到相反的方面去了。现在大王迟迟不能决断,难道忘记了在会稽蒙受的耻辱吗忘记了在吴国的三年了吗”范蠡一看勾践要犯糊涂,急忙阻止。不过,当年吃屎的事情就不好当这么多人面前说了。 “好吧,你回去吧,我们不接受投降。”勾践于是拒绝了王孙雒。 虽然被拒绝了,王孙雒还是从勾践的犹豫中看到了希望。 于是,一次又一次,王孙雒往返于姑苏山和越军大营。 王孙雒的措辞越来越谦卑,礼节越来越恭敬,勾践真有些受不了了,文种则早已经走开了不忍心去看,要不是范蠡在旁边盯着,早就答应了吴国的求和。 “范先生,你看他们怪可怜的,答应他们吧。”勾践把范蠡拉到了内室,跟他商量。 “大王,这时候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