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说春秋_第19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5节 (第3/3页)

='gc2' class='gcontent2'>

    正是,世道循环,生生不息。

    大宗和小宗

    当初周平王东迁,周、召、毕、毛等各大宗族随行,辛辛苦苦积攒几百年的家业就这么一朝泡了汤。到了洛邑之后,各大家族虽然分田分地分房,舞照跳马照跑,可是家业比从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而且,不管怎么说也是外来户,根基不牢。

    洛邑周围,原先封了七家甸内侯,什么是甸内就是伟大首都之内的地盘,类似如今北京市的昌平。这些甸内侯都是周朝宗族,不过都是些小宗,他们就算这里的土著地头蛇。周平王初来乍到,原先的大宗是没办法依靠的,只能依靠这些小宗。好在小宗们都表现不错,出房子出地出祭品,总之,出了许多力。

    “寡人好感动好感动,我在这里答应你们,今后你们世世代代继承爵位,而且在朝廷有职位。”周平王很感动,立马给了回报,其中,出力最大的单刘两家擢升为公爵,与周公召公毕公毛公等等同级。

    所以,领导有困难,一定要挺身而出。

    从那之后,这七个小宗族在东周的实力越来越强,反而周公召公等等传统大宗族一蹶不振。

    斗争,必然地在大宗和小宗之间展开了。

    这是一场丧家犬和地头蛇之间的斗争。

    向后看历史,东晋曾经有过同样的问题,南逃的北方贵族和江南的南方土著贵族之间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双方后来通过联姻的方式实现融合,比较好地化解了矛盾。并且那时候北方威胁巨大,双方也只能同舟共济。

    可是,大宗和小宗之间恰恰缺少这两个调和剂。首先,大宗小宗都是王室宗族,都姓姬,同姓不婚,所以永远没有交合点。其次,四周的诸侯都不来侵扰王室,没有共同的敌人,大宗小宗之间也就失去了同舟共济的外部压力。

    后来同姓的人套近乎,常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其实很可笑,这说明五百年来两人都没什么关系,而且今后也不会有什么关系。倒不像异姓的,不管从前是不是一家,今后是有可能成为一家的。

    小宗中实力最强的是单家和刘家,顺便就说说这两个姓的来历。

    周文王的时候就有单姓大臣,为当时的林业官员。后来周成王的小儿子姬臻被封在单邑今河南孟津,为甸内侯。后来,单姓以姬臻为始祖。

    刘姓最早出于祁姓,也就是士会的儿子这一支见第三部

    第94章,这一支是陕西刘氏。不过,还有一支刘姓出于姬姓。周成王封文王弟弟的后人在刘邑今河南偃师,同样是甸内侯,这一支刘姓是河南刘氏。

    周王东迁,单家和刘家出力最大,在周平王那里红得发紫,再加上这里原本就是他们的地盘,因此在王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两大家族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此外,甘、原、成、伯、巩等五家也都是这样,原本都是周朝宗族,被封在洛邑一带为甸内侯。

    到周桓王,虽然立了庄王为太子,却很喜欢小儿子王子克,于是将王子克托付给周公黑肩辅佐。到桓王崩了以后,周庄王继位,怎么看怎么觉得王子克别扭,平时冷嘲热讽,没什么好脸。

    周公黑肩看在眼里,思忖对策。对策一,疏远王子克,这样可以保住自己;对策二,联合各个大宗,共同废掉周庄王,立王子克为王,之后趁机铲除那些小宗族。

    算来算去,周公黑肩觉得对策二是上策。于是,周公黑肩暗中联络几大宗族,准备动手。

    这边周公和王子克在准备,那一边小宗族们早听到了风声,几家一商量,觉得这是一危机危险的机会,虽然危险,却是个机会,彻底打垮大宗族的机会。

    于是,辛伯悄悄地去周庄王那里告密,并且表示各家小宗族都紧密团结在周王的周围,为了周王的利益而共同奋斗。周庄王本来就看王子克和周公不顺眼,这下有人来告密,有人来帮忙,为什么不早早下手呢

    既然下了决心,后面的事情都是老套路。

    周庄王三年前694年,周庄王和小宗们安排了一场宴会请周公黑肩,结果宴会上动手,把周公黑肩就给砍了。王子克听说之后,立马出逃到了南燕国。

    周公黑肩被杀,大宗族损失惨重。虽然周公的爵位继续世袭,封地小了很多,权力也小了很多。而召公毕公毛公等大宗族同时受到打击,其中毕家取消世袭,毕万后来不得不流落晋国,做了晋献公的大夫,后来封在魏,才有了魏家。

    在这之后,王室又经历了王子颓之乱和王子带之乱,背后都能看到大宗族和小宗族之间的斗争。

    周公家族虽然得以存在下来,可是生存环境变得十分糟糕,只能在夹缝中屈辱求存。到周简王六年前580年,周公楚实在是难以忍受,于是携带家族,逃亡到了晋国。

    至此,周朝大宗周召毕毛四大家族结束了他们的历史使命。

    王族和小宗

    大宗纷纷被取消世袭或者苟延残喘,小宗完胜,是不是斗争就不复存在

    当然不是。

    小宗强势,世袭爵位和职位,还有地盘。可是,王室的地盘就那么大,小宗们都占了,王子王孙们就惨了,王子们好歹能分几块地,王孙们就基本上成了士,没有一点安全感,更别说优越感了。

    斗争,永远不会结束。

    周简王崩了之后,儿子周灵王继位。周灵王在历史上有一点很著名,就是生下来就长着胡子。

    此时,王族与小宗之间的斗争日渐公开。

    王族的首领是王叔陈生,周灵王的叔叔。而小宗这边,以单襄公、刘定公以及伯舆为首,与王族进行斗争。

    王叔陈生仗着自己是周灵王的叔叔,公然与小宗争权。恰好单襄公去世,卿士的位置腾出来一个。

    “大王,咱们就两个卿士,一直都是那几家轮流来做,怎么说我们王族也该轮到一次了吧不行,我要当这个卿士。”陈生借着机会,也算是据理力争,要当卿士。

    单襄公的儿子单顷公这时父亲刚去世,也不好来争,没办法,只好把卿士的位置腾给了王叔陈生。原先的两名卿士是单襄公和伯舆,单襄公排位靠前。现在则是伯舆排位在前,王叔陈生排在第二。

    尽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