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节 (第3/3页)
作为他们的来源,他们就是师旷和离娄。
后来他们被道教纳入神仙体系,成为该教的护卫神,他们的塑像一般安置在宫观的大门口,同时又在他们的旁边加了两位武士,合称“四大海神”,实际上是模仿佛教的四大金刚。西游记中描写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五音六律 既然说到师旷,顺便介绍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对于音乐非常重视,因此史记专门用了一卷来介绍乐。 且来看看太史公怎样说“乐”。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於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什么意思大致就是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在于人能说话唱歌,禽兽不能;君子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君子懂得乐,而一般人不懂。 所以,上古时候,乐盲跟流氓没什么区别。要混进上流社会,非要懂得乐不可。 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不过,雅颂才是正规的乐,风多来自民间,因此常常有歌无乐。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这一段什么意思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就要做好四个方面:礼、乐、刑、政。乐的地位高居第二,超过了刑法和行政。 乐和民声,就是说乐可用来实现和谐社会。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这两段,都在讲述乐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这一段,讲述了上古音乐的起源,舜制作了五弦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乐器。而舜的大臣夔开始作乐,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 不过,按照山海经的说法,“伏羲造琴瑟”。 按照礼记,神农做琴。神农做的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又增加了两根弦,新增加的两根弦称为少宫和少商。 其余的乐器,女娲发明了笙和簧,随发明了竽,巫咸发明了鼓,舜发明了箫。 太史公在这一卷的最后这样总结:“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於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商张右傍,其馀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jianian邪之行穷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於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於前,所以养行义而防yin佚也。夫yin佚生於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这一段,把乐的作用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其中,多次提到宫商角徵羽,那么,宫商角徵羽是什么呢 宫商角音决徵音止羽是上古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合称五音,基本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 来看看管子怎样形容这五音,颇为有趣。原文不录,直接翻译:徵的声音,就好像小猪被抱走,而老母猪发觉之后惊叫的声音。羽的声音,好像荒郊的野马叫;宫的声音,就像地窖里的牛叫;商的声音,就像失群的羊的叫声;角的声音,就像山鸡在树上鸣叫。 管子有具体的如何校正五音的办法,此处不录。 那么,“宫商角徵羽”这五个名称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有多种说法了,有“天文说”、“畜禽说”、“图腾说”。譬如天文说认为,五音从二十八个星宿的名称而来的,如“宫”来自二十八星宿环绕的中心中宫,其他四音来自不同的星宿名称。所有,后来也用五音来形容君臣关系。史记中写道: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俗语常说“五音不全”,而不是“七音不全”,就是来自这里。 孟子写到: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意思是:就算师旷这样的大师,没有六律,他也弄不清五音。看来,六律也很重要。什么是六律 古时用竹管做成的定音器定音,共有十二个,各有固定的音高和名称,合称十二律。十二律分为阳律和阴吕各六个,其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谓六律,实际上就是指六律和六吕。 从低音开始,六律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分别是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 由于律吕的发音,阴阳相生,左右旋转,能发出许多声音,周而复始,循环无端,所以六律后来有许多衍生的解说。譬如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等等。 史记专有“律书第三”一卷说律,也列了六律的计算公式。 国语周语下中有周王的首席乐师伶州鸠向周景王解说六律六吕。 亡国之音 师旷对音乐的理解出神入化,通古博今,令人叹为观止。 据史记,有这样一则故事。 那一年卫灵公前往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