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0节 (第1/3页)
国左尹伯郤宛被费】见第五部 第182章 伯家被灭门,只有个别人逃脱,除了伯嚭逃往吴国之外,伯家还有一个人逃去了晋国,此人名叫伯牙。 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cao、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伯牙自幼喜好音乐,拜楚国著名琴师成连为师。学琴三年,伯牙琴艺大长。可是,他依然感到苦恼,因为对音乐的领悟还没有进入境界。老师成连自己也没有进入境界,因此也无法帮助他。 “孩子,我已经倾囊相授了。以你的资质,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还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出神入化。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这一天,成连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 “好啊好啊。”伯牙非常高兴,尽管他从没听老师说过这个师爷。 师徒二人于是从楚国来到了齐国,一路向东到了蓬莱。 “孩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接老师过来。”成连雇了一条小渔船,出海而去了。 成连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伯牙的情绪从焦急、伤心、失望到冷静。面朝大海,突然有一种赫然开朗的感觉。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以琴声来追思老师。于是心手合一,声由心出,顿然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在这里,伯牙创作了水仙cao这首琴曲。 那么,成连究竟去了哪里或者喂了东海鲨鱼 原来,方子春只是成连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根本不存在。成连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要让伯牙独自去感受大海波涛雄壮之声,高山群鸟悲鸣之音,去激发自己的灵感。所以,他登船而去,绕了一个圈子上岸,然后回到楚国等待伯牙回来。 成连成功了,意思就是,伯牙成功了。 从楚国逃到了晋国,伯牙成了晋国的大夫。想想看,当年祖上因为逃难从晋国去了楚国,如今自己竟然又因为同样的原因从楚国逃到了晋国。 “世事难料啊。”伯牙慨叹,对世事有了更多的体会,对音乐也有了更多的体会。 可是,在晋国,自从师旷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好的乐师了。 伯牙的琴法带着明显的楚国风格,深邃悠远,寓意山水。可惜的是,晋国人完全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尽管在晋国也过得富足,伯牙却很郁闷,因为没有人能懂得他的琴声。 到晋国的第二年,伯牙得到楚昭王为伯家平反的消息,于是决定回一趟楚国,祭扫遇难的家人。 就这样,逃离楚国一年之后,伯牙又回到了楚国。 伯牙由汉江乘船东下,来到汉阳江口遇上风浪,于是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到了晚上,渐渐风平浪静,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一曲弹罢,长出一口气,猛一抬头,看见面前多了一个人。 “哎哟。”伯牙吃了一惊,只见这个人身材高大,手持一把锄头,正对着自己笑。 强盗伯牙心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弹个琴还把强盗给招来了。 “哇噻,兄弟弹得真好啊。”这人开口了,竟然赞扬伯牙的琴技。 这个时候,伯牙再仔细看这个人,只见这人头上戴着笠,卷着裤腿,腿上都是泥,就是一个农民啊。再加上这人说话的口气,绝对不是强盗。 尽管这人不是强盗,伯牙还是很不高兴,自己的琴声如此高雅,竟然招来一个老农民,这跟唱歌把狼招来有什么区别 “你谁啊你听得懂吗”伯牙没什么好气地问。 “善哉,巍巍乎若泰山。”老农民并没有生气,而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然听得懂,我从你的琴声中听到巍峨之声,就如泰山一般。” “噢”伯牙愣了一下,这首曲子的曲名就叫高山,是伯牙在泰山所作的。 “那什么,你再听听这首。”伯牙就不信老农民真的听懂了自己的琴声。 伯牙开始弹琴,这是他新作的曲目,名叫流水,就是这一路坐船下来,观赏沿途风景,有感而作。 一曲终了。 “善哉,洋洋乎若流水。”曲声还没有散尽,老农民就说话了:“好曲子,意在流水啊。” 伯牙傻眼了,老农民竟然与自己心意相通。 伯牙心中一阵悲凉,在晋国一年多,晋国没有人能够听懂自己的琴声,这令自己非常惆怅。没想到回到楚国,这样一个老农民就能懂得自己。 “大哥,知音哪。”伯牙已经顾不上去管眼前这个老农民的身份了,他只知道这人就是自己的知音,这人真的懂得音乐。 知音,这个词就来自这里。 两人找了块石头,对面坐下,聊了起来。 原来,此人确实是个老农民,姓钟叫子期。 “这么说来,你是钟家的人”伯牙又吃了一惊。 “是,不过到我这辈,就已经是农民了。”钟子期笑笑说。 钟家是楚国的乐师世家,第三部中有钟仪,第五部中有钟建,都是楚国乐师。钟子期是这个家族的人,能够懂得音乐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他本人已经是不会弹琴的农民,可是毕竟对音乐还是有一种天生的感觉。 两人聊得投机,非常高兴。临别,两人约定,一年以后的今天,还在这里相会。 一年之后,伯牙如期来到了两人相遇的地方。可是,江水依然,故人不见。 伯牙左等不到,右等不到,难道钟子期忘了于是干脆开始弹琴,希望琴声能把钟子期引来。可是,琴声没有能够再次招来钟子期。 伯牙等了一天,不见钟子期来,不禁有些失望,难道钟子期是这样不守承诺的人不像。于是,伯牙第二天在附近寻找钟子期。终于,他找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恰好认识钟子期。 “老钟啊老钟死了。对了,临死前他告诉自己的家人他跟一个晋国人有个约会,一定要把他埋在江边,等那个晋国人来。”这家的长者对伯牙说。 “啊,大哥死了我就是那个晋国人啊,告诉我,他埋在哪里”伯牙感到一阵深深的悲伤。 长者带着伯牙来到了江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