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节 (第3/3页)
国被瓜分之后,晋国典籍归于韩国,因此韩非可以看到晋国典籍。也就是说,关于晋国的人物事件,韩非有第一手材料,具有权威性。
我们再从人名上进行简单分析,由于文化的不同,各国的人名有显著区别,伯乐这个名字是典型的晋国人名,而秦国人基本没有类似的名字。 所以可以推断,王良就是伯乐。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两个伯乐,两个伯乐都存在。但是,这种可能不大,不采用。 王良的驾车技术炉火纯青,战国时期的大量著作中,王良和造父往往并提,是驾车技术最高超的两个人。韩非子里就举了个例子,说是王良和造父的驾驶技术出类拔萃,但是如果让他们两人同驾一辆车,那肯定跑不快。 因为王良的驾车技术高超,后来将天上的星星命名为王良。史记天官书写道: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给领导当司机 跟随父亲从洛邑逃奔晋国的时候,王良的岁数还小,不过他已经明白了很多事情。长大之后,王良投奔了赵家,他看得出来赵简子一定能够成就大事。 那时候,王良的驾车技术就已经很高超了。 “你说你的驾车技术很好”赵简子喜欢人才,不过他不会轻易相信一个人的自吹自擂。 “是的。”王良说,他很自信,因为他很懂得马性,知道怎样驾驭他们。 “那好,我派个人跟你去打猎,考验你的技术。”赵简子给了王良一个机会。 赵简子派了自己的宠臣嬖奚去面试王良,由王良驾车,嬖奚射箭,前去打猎。 整个一天下来,嬖奚连个野鸡毛都没射到。 “面试结果怎样”赵简子问嬖奚。 “什么驾车技术啊,简直就是垃圾。”嬖奚很恼火,他的射术很高,辛苦一天没有任何斩获,也觉得很没面子,对王良当然没有一句好话。 “小骗子,哼。”赵简子摇摇头,觉得王良看上去就是个骗子。 过了两天,王良一大早来打探面试结果。 “你还敢来跑了一天一根鸡毛都没打回来,你还有脸来”赵简子有些恼火,要不是看王良长得挺帅,早就乱棍打出去了。 “元帅,再给次机会。这次如果还是空手而归,那我就再也不来烦您了。”王良坚决请求。 赵简子想了想,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嬖奚又上了王良的车,一脸的不愿意。 早上出发,到了中午,王良驾着车回来了。再看嬖奚,满脸笑容,看看车上,十多只野鸡野兔,收获颇丰。 “这么早回来了怎么样啊”赵简子看见嬖奚,问他,估摸着又是一无所获。 “哎,这小兔崽子技术真好,晋国真找不到第二个了。”嬖奚赞不绝口,把自己的战利品也都拿了上来。 “噢,那以后他就做你的御者吧。”赵简子将信将疑,索性把王良派给了嬖奚。 第二天,王良来见赵简子,赵简子告诉他被录用了,今后做嬖奚的御者。 “不行不行,我不干。”出乎赵简子的意料,王良拒绝了。想想也是,给领导开车和给领导的马仔开车,那是绝对不一样的。 “为什么”赵简子有点不高兴,心说给你个工作就不错了,还挑肥拣瘦。 “元帅,你知道为什么第一次一无所获,第二次满载而归吗我告诉你。第一次,我按照规范来驾车,结果他什么也射不到;第二次,我完全就着他来驾车,他就屡射屡中了。如果打起仗来我不按规矩驾车,整个队伍就被冲乱了。所以,第一次一无所获是他不懂规矩。诗经说得好啊: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按照规矩驾车,就能射中目标。嬖奚是个不懂规矩的小人,我怎么能给他驾车呢算了,我不干行吗我到魏家和韩家去应聘算了。”王良说完,抬屁股就走人。 赵简子一看,这小子岁数不大,车驾得好,还能运用诗经,还这么有胆量,这是人才啊。既然是人才,不能留给别人啊。 “慢着,我上你的车,亲自面试你。”赵简子要看看王良的驾驶技术到底有多高。 一圈下来,赵简子就作出了决定:“小子,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御者了。” 王良驾车的技术令赵简子感到惊诧,车速快而稳,而且马跑得很轻松。赵简子知道,自己碰上了一个天才。 “王良,我也想跟你学学驾驶技术,你看我行不”赵简子本身也会驾车,不过还想提高一下。 “好啊。”王良答应了。 从那之后,赵简子拜王良为师,学习驾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王良宣布自己把所有的技术都教给了赵简子,赵简子可以毕业了。 “嘿嘿,咱们比赛一把怎么样”赵简子感觉自己已经学得不错,能够跟王良一较高低了。 于是,王良和赵简子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赛车。比赛的结果是王良轻松获胜,一点不给赵简子面子。 “小子,好啊,留了一手是不是”赵简子很生气,有被忽悠的感觉。他不仅输了比赛,还差点翻车。 “该教的我都教了,你之所以输,那是你自己的比赛态度有问题。”王良一点也不害怕,反过来批评赵简子。 “我比赛态度有什么问题” “比赛中,我的注意力全都在马的身上,根据路况和马的情况来确定马的速度和步法。所以,马跑起来不累而且战车很平稳。可是领导您呢,您的注意力不在您自己的马身上,而在我的马身上,领先的时候怕我追上,落后的时候想着超过我,那你的马怎么能跑好你的战车怎么能平稳” 赵简子恍然大悟,服气了。 “王良,你说得对啊,我不能光盯着中行家和范家,重要的是建好自己的基地啊。”赵简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够及时反省并且举一反三。 恩怨分明 反思之后赵简子决定经营晋阳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于是派董安于在晋阳筑大城。事见第五部第232页 事实证明赵简子的反思是非常及时的,后来中行寅和范吉射两家联合攻打赵家,赵家就凭借晋阳城死守。事见第五部第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