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9节 (第2/3页)
祭祀鲁武公,祭祀仪式由叔弓主持。可是仪式刚刚开始,叔弓突然心脏病发作,死在祭祀现场。 “怎么办”孔丘去围观了祭祀活动,这是他学习周礼的最佳时机了。祭祀的时候遇上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办孔丘很好奇,他确实不知道。 现场的做法是把叔弓的尸体抬了下去,然后换人主持,祭祀活动继续进行,不过把音乐歌舞的部分取消了。 后来孔丘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合乎周礼的。不过,孔丘这个时候感觉到,自己对周礼的研究远远不够,特别是涉及诸侯这个级别的部分。问题是,如果要引起国君的关注和重视,恰恰是这个部分的周礼最为重要。 怎么才能学习诸侯这个级别的周礼呢孔丘一时还没有想到办法。 鲁昭公十七年六月一日,鲁国发生日食。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孔丘来了兴趣,按照周礼,应该怎样应对。 日食也算是件大事,因此卿大夫们都上朝讨论。负责祭祀的祝史前来请示,问需要什么样的祭品,以及该祭祀谁。 “按照周礼,发生了日食,天子就应该减少自己菜肴的数量,并在土地庙击鼓驱邪;诸侯则在土地庙祭祀,向土地神献上供品,同时也要击鼓驱邪。”叔孙婼给了答案,他对周礼比较有研究。 祝史正要按照叔孙婼的说法去做,季孙意如说话了。 “不能这么做,据我所知,只有在正月一日发生了日食才这么做,其他时间发生日食什么都不用做。”季孙意如反对。 这下,大家都有些傻眼,上卿和次卿意见不一样,该听谁的这时候,太史说话了,在这类问题上,太史是权威人士。 “叔孙说得对,季孙说得不对。”太史终于发话了,他支持叔孙婼。“恰恰是这个月发生了日食才这么做。这个时候日月星互相侵犯,因此才发生了日食。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官都要脱下朝服穿上便服,君主减少菜肴,搬出正寝,要派人击鼓驱邪,在土地庙祭祀并且献上祭品。这个月是夏历的四月,因此叫做孟夏。” 季孙意如的脸色很难看,在这么多人的面前丢面子真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不对,你说得不对,我说了,什么都不用干。就这样了,散朝了。”季孙意如决定来个不讲理,管你对不对,反正我来决定。 季孙意如发了话,谁也不能反对,于是一哄而散。 孔子知道了这个事情,又长了见识。不过他又感慨自己的知识不够用,还要好好学习。 终于,秋天的时候,孔丘有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秋天,郯音谈国国君来国事访问了,因为属于东夷国家,没有爵位,因此就称为郯子。郯国在今山东郯城县,郯国的祖先是东夷族的少昊氏,嬴姓。话说如今郯国有一棵古老银杏树已有三千岁高龄,高四十二米,树围八米,直径二点六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现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郯子来到,鲁昭公亲自设宴招待,叔孙婼作陪。 叔孙婼是个很好学的人,他问了郯子一个问题:“我想请教,当初少昊氏的官名都以鸟来命名,这是为什么” “少昊氏是我们的祖先,所以这个我倒知道。”郯子很得意,毕竟有人向自己请教。“从前黄帝以云来记事,因此他的官名都是云;炎帝以火记事,因此以火来命名他的百官;共工以水记事,因此以水来命名百官。太昊氏以龙记事,因此用龙命名百官。我们祖先少昊继位的时候恰好有凤鸟飞来,于是就用鸟来命名百官了。” 之后,郯子把当时用鸟命名的官名和现在的官名对应着说了一遍。最后,郯子说道:“自从颛顼继位以后,就改变了这些做法,因为百官实际上都是管理百姓的,所以都用百姓的事情来命名了,一直延续到今天。至于上古的官名,就都被忘记了。” 叔孙婼非常高兴,再三道谢。 孔丘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专门去求见郯子,向他请教。 “我听说,天子失去了古时百官的制度,可是这些学问却保存在四周的蛮夷小国,看来真是这样了。”孔丘从郯子那里出来,逢人就说。 说起来,这是孔丘第一次与一国国君面对面交谈,而郯子也就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孔子的第一个老师。 三十而立 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孔丘作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 孔丘决定辞去季孙家的工作,自己开设一所学校。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孔丘不是一个能说会道、讨人喜欢的人,在季孙家中他的工作成绩不错,可是因为不懂得怎样讨好上司,因此看不到前景。说起来有些巧合,他的上司恰恰就是阳虎。阳虎对他还算不错,也曾经对当年驱赶他表达了歉意。不过,阳虎也并不是太喜欢他。换句话说,孔丘没有在阳虎的圈子里,因此也就根本没有进入上升通道。 其次,世界和鲁国都在急剧变化,士农工商四种人之间的转化越来越多,很多农工商的人希望学习知识,却没有地方去学习。还有大量的野人获得土地,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融入主流社会。如果自己开设私校,这些人就可以来学习,而自己靠收取学费也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再次,由于三桓瓜分了鲁国,国君只能靠三桓的进贡生活,那么,原有的国家机构都面临生存危机,包括公立学校,多数名存实亡,大量的士也无法受到教育。 孔丘下定了决心,于是从季孙家辞职出来,开始招生讲学。 在鲁国历史上,此前曾经开设学校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展禽。不过严格说来,展禽算不上开设学校,因为那时候展禽年事已高,就在自家门前的大柳树下讲课,听者来去自由,也不需要交纳学费。说起来,类似公开讲座。 因此,孔丘算得上是鲁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学的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学的人。所以说,孔丘是中国私人教育的祖师爷。 这一年,孔丘三十岁。 在三十岁上开创自己的事业,孔丘自立了。 按论语。子曰:“吾三十而立。” 从这里开始,我们要改称孔丘为孔子了,因为他已经是孔老师了。 孔子兴办私校的事情在整个鲁国引起轰动,因为这是开天辟地的一件事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